少族共融「港故事」傳遍一帶一路

Published at Nov 09, 2022 03:55 pm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说好香港故事,既要打开思路,又要规划长远。香港多年来不断推进社会共融,在港生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少数族裔或许是讲好香港故事的绝佳「代言人」,香港文汇报日前专访他们当中的一员,和积极支持这一群体的议员。他们均认为,少数族裔视香港为家,毫不吝啬宣传香港对他们的好。香港可以积极与他们携手讲好故事,亦要不断优化对他们的支援,以写好香港故事。为了香港未来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更广泛而深入的互动,有团体则制作了针对下一代的有关教材套。有关团体代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说,希望教材能帮助他们从小装备自己,未来把握时代机遇。 ◆香港文汇报记者黄子晋、黄子龙、柴婧 巴基斯坦裔副校长利哲宏:最有法治最安全 我是香港一分子 「我在香港土生土长,虽然我们族裔在香港是少数,但自己依然必定是香港的一分子,爱中国、爱香港的情怀已植根在我的心里。」罗定邦中学副校长、巴基斯坦裔港人利哲宏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如是说。面对近年有西方媒体或政客抹黑香港声誉,他希望可以成为讲述香港真实故事的一分子,将香港法治、安全、保障人权的情况,与美好的生活环境讲给全世界听。他更表示,若特区政府有去巴基斯坦等地考察的需要,自己亦乐意参与其中,利用自己熟悉两地文化的优势提供协助,与特区政府携手说好香港故事。 不容港遭抹黑 冀说好「港故」 利哲宏说,不少在港落地生根的巴基斯坦裔人士会视自己为中国香港的一分子,视其他族裔的港人为「一家人」,他对别有用心者借香港近年的社会事件对香港的无理抹黑指控感到愤怒。 他切身的体会告诉他,「香港是全世界最有法治、最安全及保障人权的城市,警察均是依法行事,市民在晚上都能安心外出,从不用担心会被抢劫,亦有言论自由。」 利哲宏指出,香港社会多元共融,譬如特区政府多年来的施政报告,每年均会以大篇幅提及如何推动社会共融,「特区政府长久以来一直做工夫,反思、归纳如何将对少数族裔的支援做得更好」,「有事必理。」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亦非常重视少数族裔的声音,早于今年4月竞选特首期间已亲自落区聆听他和多位少数族裔代表的意见。 愿助政府考察巴基斯坦 利哲宏指出,随着特区政府以身作则带头推动社会共融,社会各界近年亦大力配合,如他早前就在立法会议员林琳的帮助下,成功促成九巴为少数族裔人士举办招聘日及相关就业讲座,展现社会各界共融协作的精神。 这些在香港的好故事,在利哲宏看来都值得广而告之。他更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讲好香港故事的一员,因为少数族裔港人与全港市民同坐一条船,只靠特区政府「撑船」是不行的。 他和很多少数族裔人士都会使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日会将在香港生活的美好点滴及照片分享及上载,让在巴基斯坦等地的亲友能够有更多了解,一传十十传百,「我是香港的一分子,若未来特区政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需要到巴基斯坦等地考察,自己亦乐意参与其中,提供协助,助特区政府更深入熟悉当地文化,携手说好香港故事。」 立法会议员林琳:援少族显关怀 传到巴国「大台」 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讲好香港故事,不仅可以奔赴当地,也可以在香港本地做好深耕工作。视关爱少数族裔人士为自己重要工作之一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林琳一直关注这一群体的需求,早前在第五波疫情下为他们提供支援的故事,不但在本地少数族裔中传为佳话,更在巴基斯坦当地被广泛报道。她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她相信说好香港故事要从本地工作做起,未来会继续致力发扬香港的多元民族、文化共融的核心价值,让每位好故事的参与者成为「招牌」,大家携手共谱香港故事。 一份恰如其分的关爱,或许就是一次成功的人文交流,甚至能促成民心相通。林琳说,在第五波疫情下,她留意到本地少数族裔社群有防疫物资的需求,于是与善心人士合作为他们提供支援,同时迅速向特区政府反映隔离营等检疫设施未有提供符合伊斯兰教规条可食用的食物问题,得到特区政府即时处理。 积极促进就业教育文化共融 「同日,有本地穆斯林就拍片讲述了这个情况,更用乌尔都语等语言解说,成功获巴基斯坦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频道之一Dunya News等报道,得到全球性广泛宣传,让世界各地人民了解香港特区政府非常重视任何族群的宗教、文化,从善如流,充分彰显人文关怀。」这样的经历让林琳更为坚信:「说好香港故事,当然更要从本地做起!」 她早前还积极促成九巴特项招聘少数族裔等,为推进社会共融努力。「我会攞个心出来,包括着力推动特区政府、公营机构及大企业带领全社会支持少数族裔就业等。」林琳坦言,香港在推进社会共融方面仍有进步空间。她说,不少本地少数族裔学童报读学校时,都只集中选择某几所学校,甚至有学校将有意报读的少数族裔学童「拒诸门外」,少数族裔人士在求识时亦有可能受到不公平对待,故香港社会应该更共融,「很多少数族裔已经是四五代人植根香港,视自己为香港这个家的一分子。当社会让他们感受到人文关怀,他们就会更努力向全世界说好香港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胡剑江:教材引读「万卷书」 走沿线国「万里路」 香港故事的未来要靠下一代书写,未来的香港故事要靠下一代讲述。「一带一路」总商会联同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将于香港的中小学分阶段推出《「一带一路」基础知识教材套》。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一带一路」总商会创新科技委员会副主任胡剑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他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这与自己青年时期积累有关国家的语言和知识有关,他希望教材套能成为香港青年认识更大世界的窗户,丰富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帮助他们把握时代发展新趋势。 胡剑江说,自己有个叔叔是泰国人,自己受到渲染也会讲一些泰文,因此在青年时就看到很多当地的发展机会,现时发展不同的地产、金融业务都是在泰国。 早一点开阔视野,或许就能早一步看到机遇。身为教材套编撰委员会成员的胡剑江认为,让学生在读书时就加强他们对「一带一路」的了解,鼓励学生到不同国家闯荡,让他们领略到香港未来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上的人才缺口,从而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相信有助于他们为未来把握机遇。 科普打好底 助港青走出去 胡剑江说,希望帮助香港年轻人把握「一带一路」这个时代发展的新趋势,首要前提就是先为他们普及这方面的知识,然而现时中小学课程设计「一带一路」的知识不多。《「一带一路」基础知识教材套》正是为了香港年轻一代提早装备。为制作最适宜的教材,商会组建编撰委员会,包括邀请本港「一带一路」相关机构及政府部门的研究学者、教育界代表等担任编撰顾问,提供专业意见及建议。 为让学生更易消化理解有关知识,教材会针对他们不同的年龄层做相应调整。胡剑江解释,高中版侧重介绍更加广阔和专业的「一带一路」政治经济学知识;初中版转而诠释「一带一路」引发的概念热词;小学版会因应学童认知特点,设计上以活泼生动的图文解析为主,主打「一带一路」航天梦,帮助学童树立投身航天科学的伟大理想,助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 在推行阶段,为方便及时回应学校及前线教师的反馈,教材套将采取先导计划的模式,第一阶段将会发出先导计划遴选表,以先到先得的形式选出25所中学及25所小学作为推行教材套的试点,商会将提供印刷版及电子版教材,截至昨日已有48间中小学报名。未来,商会期望明年能向全港中小学推广教材套。他强调,商会会就试点学校的反馈进行「动态式检讨」,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并「会尽最大努力、动用所有能够动用的资源进行调整,决心做好推广,讲好香港故事。」 「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展望未来,胡剑江希望在疫情过去后,能够安排学生组团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观及交流。自己曾经组团带领香港学生分5队到北京,然后分别到不同省份与当地学生进行一对一配对,一起参观游览,随后大家回到北京,互相讲述自己的体会和经历,「这段经历能让学生们以生命影响生命,是非常美丽的图画,同样的模式也能应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讲好香港故事。」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