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塗鴉點靚東北小鄉村
Published at Nov 09, 2022 03:53 pm
总有人觉得艺术就该束之高阁,挂在殿堂之上,其实不然。随着城镇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大,许多乡村,特别是欠发达的东北乡村,正面临着「空心化」的问题,在东北,大量年轻人外出,只留下老人和儿童,甚至有些村中仅剩几户人家,正走向「消亡」。
吉林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街道清水村原本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村子,它既没有美丽的青山绿水,也没有能打卡的名胜古迹,经济也不发达。在此情形下,22名艺术家来到了这里,以墙壁作画,用艺术为这个寂静的乡村带来了温度,不仅给老人和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还帮助他们提高了经济收入,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香港文汇报记者 卢冶、林凯 长春报道
「大姑娘叼着烟袋、抱着孩子烩酸菜,鹿茸角声名在外,画在墙上美起来。」一幅幅生动的壁画,生动地对外展示了东北地区的古老民俗,还有那些画在墙上的梦想与故事,这些绘画让清水村成为了有名的「涂鸦村」。
绘就网红打卡地 重塑乡村新风貌
蓝色的颜料下渲染着的是航天梦;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一座座彩色的山峦……绘制在清水村住宅上的一幅幅或写实,或夸张的涂鸦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色彩斑斓的农民住宅与村里的绿树鲜花相映成趣,为清水村增添了一份艺术气息。
「每家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美。」清水村村民苏立城指着自己家空军样式的蓝色迷彩房子迫不及待地向香港文汇报记者介绍,「我们家是军人之家,儿子是一名优秀的空军,虽然他现在已经退伍,但作为军人的职责和使命还在。所以我家的墙壁画背景是空军迷彩。」清水村村民韩万胜则表示,「我之前是一名教师,艺术家们了解后,以一簇簇开着花的桃李为背景,寓意为桃李满天下。」
墙壁画的元素并不单调,色彩更是丰富。或是养鸡户墙壁上栩栩如生的野鸡;或是高中生的航天梦;亦或是金色麦浪传递着丰收的喜悦,每幅艺术涂鸦都展示着当地村民的精神世界。
经过如此的点缀之后,原本千篇一律的朴素小屋大变样,将乡村和艺术完美结合,让很多慕名而来的旅游爱好者们,纷纷合影留念,清水村也成为远近皆知的网红打卡地。
除了村中环境的焕然一新,清水村村民们同样重塑了精神生活,「我们成立了大秧歌队,组织书法比赛,占用了村民们以往农闲时节喝酒、打麻将的娱乐时间。」清水村书记单海龙介绍,「同时,村里还设立文明实践『乡贤榜』『好人榜』『文明家庭榜』,面向全体村民开展文明实践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设置党员先锋星、美丽庭院星、家风传承星、志愿服务星等内容,进一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艺术家走访48户村民 制专属形象门牌
谈及48家墙壁画创作经历,吉林艺术学院美术教师幺红岩介绍说。「绘制前会进行走访和座谈,与农民认真沟通,用作画的形式把村民的喜好,以及心中美好的愿景刻画在墙上,做到提升村庄颜值的同时,又反映不同村户的个性,增加内涵。我们还为48户村民绘制48幅专属画像门牌。」
香港文汇报记者走访了48家村户后发现,每家每户的门牌都各有特色,有的门牌上明显地标志着清水村星级文明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在最上方是一个个可爱诙谐的搞怪人物像。
「这些画像是针对每家的居民的形象特点绘制的。」幺红岩说,「我们主要根据各自的职业特点和个人意愿绘制出了专属的画像,如果家里有两户,就会在门牌上画上两个人,再现了他们勤劳朴实的面容。」独特的村户门牌也给星级文明户们贴上了荣耀的标签,在每家的门牌下面,还署上了这个家庭的家训家风。
「画得实在是太真实了,艺术学院的老师直接抓住了我的形象特征——秃顶。我把我家的门牌拍照发给在外省的亲戚朋友后,他们也连连称赞,真是抓住了精髓。」清水村村民指着门牌上的画像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并表示,没想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这辈子第一次有艺术家为我画像,「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村内两大特色招牌:墙壁画 苗木产业
十几年前,清水村给人的印象就是泥泞的乡路、破旧的房屋、压低的屋檐。时过境迁,现在的清水村截然不同,平坦整洁的水泥路两旁,阳光穿过树叶,斑驳的照在色彩斑斓的涂鸦墙上,古朴典雅的小桥和凉亭错落有致,好似一幅唯美的乡村画卷。
单海龙回忆起2010年他刚刚担任清水村书记的场景,「当时的清水村非常贫寒和破旧。坑坑洼洼的土路,只要下雨,路上泥泞难走,人人都笑话我们的路是『水』『泥』路。但是清水村的优点就是风景秀美,依山傍水。」单海龙说,「农村想发展,一要改善环境,二要壮大产业,这十年来,我们一直从这两方面努力。」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发展和转型,墙壁画和苗木产业正是清水村的两大特色招牌。「在发展苗木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同时,我们也发展集体养殖。一步步走来,村里的面貌逐渐改善,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从无到有」 家乡人开史馆留住乡愁
「为了保留清水村『从无到有』的回忆,纪念这么多年发展的努力,我们有了一点小成绩后,村集体决定建立『清水村村史馆』,主要记录了村子这些年发展的大事件和纪念有着突出贡献的人。」单海龙说,在村史馆中,陈列着不同样式的老物件,有老式缝纫机、录音机、煤油灯、红色的铁制暖水壶……不胜枚举的老物件还有墙上泛黄的老照片见证着清水村发展历史。单海龙站在村史馆老物件前十分激动,言语中充满着对村民的感谢:「村史馆建成之后,村民们自发把家里珍藏多年的老物件、老古董送到村史馆。我们没有辜负村民们的信任,把每一家的物品都登记记录,虽然这些物品可能不值钱,但是每一件都包含着村民与村子团结在一起的心意。」
清水村村民近年人均收入变化
2018年 17,000元
2019年 19,000元
2020年 20,000元
2021年 22,000元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藝術塗鴉點靚東北小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