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西方現代化造成物質主義膨脹的老路 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基因
Published at Nov 17, 2022 08:38 am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包含五个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以此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五个重要特征之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连续性提供了必要的发展基础。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传月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其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引领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强调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摒弃了西方现代化造成物质主义膨胀的老路,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江传月说,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中华民族先贤向往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这一文化基因决定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
江传月表示,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总和;精神文明则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总和,其主要表现为社会的文化、科学、教育、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等诸多方面。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同时精神文明又反过来成为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不同程度地规定和影响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没有文化自信 民族难以自强
「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物质文明的发展基础之上,但历史经验亦证明,一个没有文化自信、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在世界上自立自强。」江传月说。
通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百年前饱受列强欺凌的落后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1年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示中国物质文明得到飞跃发展。
江传月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目标。因此,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江传月说,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同时,当前中国面临着国际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及涉及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的诸多挑战,国内则有极少数人思想落后、部分地区文化建设滞后、人民精神生活匮乏等问题。他建议,要按照二十大报告的要求,一方面必须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抓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在二十大报告中有专章提出。我们必须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把改善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质统一起来。这也要求我们深化对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行动自觉。」
精神期盼提高 需更多获得感
江传月表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享有者。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方面有了更高期盼。因此,在此发展过程中,需关注民众关切和期盼。一方面,要立足解决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改善民生和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面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所以更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为现代化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摒棄西方現代化造成物質主義膨脹的老路 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