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平發展 反對國強必霸
Published at Nov 17, 2022 08:35 am
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中国式现代化要走什么样的道路?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问,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专家指出,尽管中国目前面临诸多外部挑战与封锁打压,但坚持和平发展仍然是大国崛起的路径,未来中国仍可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在全球尽可能多地展开合作,用足用好国际空间,成长为全球链条上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共二十大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再次被外媒记者问起。二十大新闻发言人掷地有声地回应称,中国从来不信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反对「国强必霸」的逻辑和零和博弈的思维。与依靠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发家、充满血腥和暴力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中国的崛起从一开始便不是走西方大国崛起的「零和游戏」之路,而是选择了一条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成本最小收益最大
尽管中国在未来发展基调上仍在强调和平,然而,树欲静风不止。一些西方国家对华不断封锁打压,将全球供应链武器化,将经济关系政治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向香港文汇报表示,与三四十年前相比,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严峻,特别近年中国整天都面临美国各式各样的打压与围堵。但对中国而言,走和平发展路线仍是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正确选择,也是对外部环境的正确判断。达巍指出,过去成功经验表明只有通过与世界相连接,通过对外开放才能实现发展,而改革就是要释放内部的活力,释放人民群众和各种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来推动中国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亦表示,即便西方国家对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围堵措施,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主动与西方国家脱钩,该学习和该交流的仍然要继续,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他说,中国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知识产权也无法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因此在当今时代,坚持和平发展仍然是中国大国崛起的路径,「毕竟,许多先进的设备都是通过全球产业协同合作来实现的。」
通过内循环吸引外循环
那么,面对不利因素,中国应该如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呢?多名专家仍然认为,开放特别是高质量的开放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基础举措。
「中国仍有空间可继续和平发展。」达巍认为,一方面是加强开放,另外一方面是加强自身安全保障,进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能因为环境变了,改革开放就走形了,而是仍要在开放当中,在跟全世界尽可能多的合作当中,把剩下的那些国际上的空间用足用好。」他建议,要用好国内市场,并通过内循环来吸引外循环,力争成为全球链条上举足轻重的角色。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在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同时,还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特别是扩大高质量的开放。他说,在当前环境下,中国的话语权实际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政策的影响力亦举足轻重。王勇建议,中国还要扩大同发达国家的合作。「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深度经贸联系,已形成一种深度依赖关系。」他相信,中国和发达国家若能本着互利共赢原则,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进行平等协商,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分歧的办法。
利用中国举国体制优势
「中国也要进一步加强跟非西方国家间的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合作。」王勇认为,要在经贸、「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发展倡议、气候变化等领域继续与上述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他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这方面拥有极大优势,并且这一优势日趋明显。中国的产品和技术性价比高,中国不仅能够提供融资,中国的市场还能够为这些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型产品提供更大的市场,这些都是双方发展互利双赢关系的基础。
王勇还说,中国需要继续遵守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规则,更好地履行中国入世的承诺与义务,同时,也要利用中国举国体制的优势,提前规划好对相关产业的扶持。他建议,对那些已经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要按照相关的国际规则提升透明度,在遵守相关国际规则的同时,可以适当减少和退出相关支持,以便为国际合作留出更多空间。他认为,在这方面,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应该还有很多可进一步磋商拓宽的合作空间。
【特稿】中国式现代化蕴藏包容开放之道
(香港文汇报记者 凯雷、葛冲 北京报道)「中国史如一首诗,西洋史如一本剧。一本剧之各幕,均有其截然不同之变换。诗则只在和谐节奏中转移到新阶段,令人不可划分。」这是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引论中就东西方文明之间差异之论,以喻中华文明能常在和平中得到延续性发展。
达则兼济天下
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黄日涵用自己的见闻讲述了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山顶上,我看到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巴勒斯坦人,由于巴以之间的矛盾,当地许多百姓家中没有电和水,甚至自己建造的房屋都被推平。」黄日涵说,近年中国正在努力去实践帮助各国互联互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式现代化同样在帮助全世界共同进步。
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造成9,000余人丧生,大量居民住宅、政府大楼、学校及古迹遭破坏,加德满都市中心的百年名校——杜巴中学主体建筑严重损毁,需拆除重建。2017年上海建工接获援建项目。上海建工有关人员向香港文汇报记者介绍,中国工人夜以继日的奋战,新教学楼9个月便拔地而起。同样的情况还有上海建工承建柬埔寨6号国家公路改建项,项目后来被称为柬埔寨国家经济大动脉、民生大通道、文旅大走廊,同时也是东盟乃至亚洲区域公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式现代化切合中国实际
黄日涵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蕴藏着统一安定之道;多元一体之道;包容开放之道;责任伦理之道;中正和平之道。「每个国家都有适合每个国家发展的道路,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他认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和仇视,源于所处立场和视角带来的差异,有必要让西方国家更好地更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之处。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堅持和平發展 反對國強必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