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支持雙減 仍要補習

Published at Nov 11, 2021 03:02 pm
今年秋季学期是内地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开学近两个月了,学生、家长、校外教培机构、教培老师等各方都发生了变化,教培机构在「惨痛」中寻找生存办法、教培老师辞职转型。不少家长响应政策,为孩子减负担的同时,不忘报读素质学习班培养兴趣开拓思维,花费也不比课后补习少;而同时,也有不少担心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家长,继续花钱花心思给孩子补习。● 图/文:香港文汇报记者谭旻煦云南报道 汪先生女儿今年上初三,之前可谓是「补习狂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一直在校外补习,周末的时候周六上午2小时、下午2小时、晚上2小时,周日也是上午下午各2小时。除了时间上的付出,经济上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汪先生:好的成绩非常重要 汪先生算了一笔账,从初中阶段开始一直到现在,每个周末补习的费用大概在1,6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假期就更多了,算下来一个月花费在补课上的费用大约1万元,一年来补习的费用不会低于10万元。 这个学期,孩子周末的补习停了,也没办法改到周中上。一下子停掉了补习,汪先生的荷包负担小了,不过他还是挺担心,「毕竟孩子现在的成绩也是补课补出来的,现在停了,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而目前来看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一下子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动,所以,好的成绩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很重要。」他仍在四处打听,希望能找到有可以给孩子补课的地方。 黄同学:周末上课改到周中 小黄升入六年级面临着毕业,所在的学校这学期开始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也就是「晚辅」,每天4点到5点半各科老师会轮流到班里给学生们进行相应的辅导,指导学生做作业。不过小黄的家长给她选择了不参加「晚辅」。 「我家孩子做作业比较快,家庭作业她很快就能完成,在学校的这一个半小时我觉得有点浪费了。」小黄妈妈说,她跟老师申请了不参加「晚辅」。「这个学期作业少了,回到家5点半前能将作业做完,然后吃饭,一周有三天晚上安排了上辅导课,时间都是6点半到8点半。」她说,以前周末上的课现在改到了周中,一直上的课也不敢就这么丢了,有的学科还给她改成了线上课。小黄原来是周末上三节补习课,每周500元。现在全部改到了周中上, 课时没变,花费也没有变。 「对于双减,我们还是支持的,不过可能我适应能力有点差,孩子马上要升初中,就不太敢一下子真的减了补习。」小黄妈妈说,其实现在补课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这也体现出需要向素质教育的改变。「如果我家孩子再小一点,可能我们能更放得开一些吧。」 初一学生小君是一个从小就没补过课的学生。她妈妈告诉记者,她们一直遵循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原则。从小学到升入初中,小君的成绩一直不错。小君妈妈说,这次「双减」非常好,相信又会多了些能快乐成长的孩子,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会促使一些「跟风」的家长冷静下来,不再是「看到别人孩子在补,我也要去补」的状态,这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她说,希望孩子们的家长冷静接受「双减」,并尽快适应,同时多了解和发现孩子的长处,和孩子共同成长。 素质培训 花钱也不少 二年级学生小东周末计划这学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停了原来周六的英语课,变成周六一小时钢琴课,然后书店看书,下午小区里游玩,或者上完钢琴课去郊游;周日有两小时网球课,然后写一篇日记,完成上周课程复习后做做家务事,余下时间可以看电视、看书、找小伙伴玩。小东妈妈说,这学期回家没有书面作业,一开始挺焦虑的,「后来发现小东会说出来好多书本以外的知识,都是这段时间去书店里看书时自己看到的,我突然明白,原来不止做习题才能学到东西,这才放了心。」不过她说学习的事情也不能松,每个周末还是让孩子复习。 少了校外补习,孩子在课外各种班的投入也不见怎么减少。二年级的小奇,之前在校外上英语课、网球课、钢琴课,小奇妈妈说,三项加起来每月大约要2,000元。这个学期开展了晚辅课,回到家没有作业,周末也没再上英语,感觉孩子轻松了许多。不过,一周加了一节网球课,还报了足球班,周末不上课了也得带着孩子出去玩,花费也不少。「让孩子在这个年龄能锻炼好身体,愉快地成长,这钱也是得花的。」小奇妈妈说。 四年级的小玉这学期英语、数学、语文的补习班都没上了,小玉妈妈说,「周末我们有探访名人故居的计划,已经去了三四个名人故居了,让孩子多走走看看挺好。」小玉最开心了,他还让妈妈给他报了一直想报的街舞班。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