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後進拚科研 創科盛百業興
Published at Nov 09, 2022 04:07 pm
国家「十四五」规划大力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将香港创科的机遇与优势,有效汇聚落实,贡献社会经济民生,让市民大众受惠,可说是当前策略规划要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即将发表其任内首份施政报告,创科产业预料会成为重点之一。香港文汇报由今日开始推出「创科·创未来」系列专题报道,透过访问香港青年科学家代表、大学校长、科企领袖、科技转化专家等创科界翘楚,结合产、学、研角度,为探索提升香港创科,以及推动香港科技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出愿景与建言,展示创科引领香港社会擘画出新的璀璨未来。
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创科正迎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激发青年一代潜能,是让创科能确实引领香港未来发展的关键。香港青年科学院院长、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及机械工程系教授岑浩璋近日在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香港需要发挥青年科学家的力量,持续提升和增强学术与科研水平,为此应该优化大学科研经费政策,并透过更多创科奖项和专利,更积极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诱因和激励。同时,香港需要加强培养创科生态链不同环节的专才,做好科研成果转化配套,再结合普罗大众、政府以至各持份者营造的氛围,「一起把握好难得的机遇,齐心打造好创科,把香港建设成国际创科中心!」◆香港文汇报记者 钟健文
香港青年科学院是由53名于不同科学范畴创下卓越成绩的青年院士组成,今年中上任的「80后」院长岑浩璋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帮助青年科学家,最终就是帮助香港的创科事业,以至推动其他各行各业,给予香港新的发展空间和实现创科带来的机遇!」
青年兴则香港兴,在创科领域亦同样适用。青年人是社会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科学家更是人类创新研发的重要引擎,岑浩璋表示,青科院其中一样主要工作,就是不断推动提升和增强香港青年科学家的学术与科研水平,透过举办不同活动,促进科学家间跨院校和跨学科的合作,借科研事业对社会作更大贡献。
同时,很多青年科学家不久前还只是学生、研究生或博士后,或是刚从海外回来,正尝试努力争取终身教席,更实际地体验到时下做创科遇到的困难,往往可提出接地气的建言或带来海外经验,有助本港的创科政策更趋丰富和完善。
岑浩璋表示,很多加入大学时间较短的青年科学家,往往会遇到一些制度上的困难和挑战。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秀理念,他认为香港应改善大学科研经费政策,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充足的启动资金及器材支援。青年一代亦可积极提出建议,争取大学管理层理解和明白,「如此就可以由下而上及由上至下,双向互动地一起推动大学的创科发展。」
增援成果转化 完善专才培训
被问及香港整体对青年科学家可以作出怎么样的支持,岑浩璋认为主要离不开两方面,一是给予更大的诱因和激励,例如通过设立更多创科奖项,以及让他们对研究成果拥有更多的专利权,和在转化工作过程中有更大参与度等,借此提升他们的创科动力。
二是创科成果转化的支援和配套。他表示,利用基础研究成立公司到将成果工业化作大批量生产,都不是教授或研究人员于实验室日常会做的事。他们需要与工业界及相关专业服务界别紧密联系合作,故在整个创科生态链中,香港应该有系统地于不同环节都培养出各种类别的专才,成为创科产业完整的后盾,让青年科学家无需分身不暇,更能聚焦创新研发。
岑浩璋强调,持续孕育下一代的青年科学家同样重要,故青科院会特别加强科普外展工作,透过与教育局、香港资优教育学苑的合作,举办科普活动和讲座,邀请科学家们向中小学生讲解正在进行的顶尖前沿研究,让他们在求学阶段已对创科有较深入理解及兴趣,「我们相信,如果香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创科城市以至国际创科中心,香港整体对于科学科技的认知都要增加和提升,鼓励更多青年人投身创科行列。」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扶後進拚科研 創科盛百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