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房屋設計 審批程序要加快
Published at Nov 11, 2021 11:55 am
香港贵为全球楼价最高昂城市,但在建筑设计方面一直被人诟病,大部分建筑物都是方方正正,住宅物业更加「千人一面」,欠缺特色。有香港建筑师指出,在香港做建筑项目受的掣肘颇多,发展商过分重视用尽地积比赚尽每一分钱,具创意的项目很难出现;同时政府的审批又过分追求「程序公义」,以致房屋的兴建速度比起以前减慢一倍,导致房屋供应增长拖慢。种种情况下,想市民住好啲,难;建筑师想做些好设计,亦难。 ■香港文汇报记者 黎梓田
走进香港如将军澳等新发展区,大家会发觉每幢楼的外形都差不多,如果能走访几个屋苑,更会发现单位的间隔也几乎一模一样,全部都是倒模式设计,人就如住在一个个紧密堆叠排列的「白鸽笼」。何设计主席何力治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万丈高楼从地起,地是限制建筑设计的主要因素,问题的关键在土地不足,建筑师要作出取舍;加上社会对「过程」的执着多于结果,导致每一个有创意性的建筑设计都被挡下,本地建筑就只有「A、B、C餐」拣。
建筑师:30年前设计很超前
香港在过去多年的建筑设计曾经很超前,他举例说如三十、四十年前,特别是城市规划、轨道交通(例如地铁站上盖、沿线综合发展),都是做得比较快及完善,观乎整个亚洲,包括东南亚、日本、韩国以及内地在三十年前的发展,都有向香港的发展模式借镜,其中内地发展迅速,亦做得非常成功,因此在设计质量、创意、全面发展等角度来说,内地的建筑发展都做得比香港好。
项目完成速度较以前慢一倍
何力治认为,香港建筑设计的落后,始于在二十年前。在「程序公义」比起「结果」重要的大前提下,今日的项目以同一个复杂性、尺度、大小来说,比三十、四十年前的项目来说,完成的速度足足慢了差不多一倍,今日的建筑行业绝对谈不上高效率,虽然有想在科技及新兴设计上寻求突破,但仍然「做唔到啲咩」。他指出,审批程序加长的原因,部分是工程用多了时间求证、审批及研究;亦有一部分来自传媒、公众的压力,导致政府部门比较谨慎及保守,对于过程的注重更加高。
审批时间长 质素没变好
他以九龙湾丽晶花园为例,项目于1983年8月开始动工,1985年4月落成入伙,5,904个单位的项目仅用两年完成,如果今日要起同等的项目,「无5至8年都唔使旨意起到」。建筑速度变慢,不但与审批程序增加、审批机关增加及重重谘询有关,而社会的进程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何力治眼中,审批时间加长一倍并不代表楼宇的质素好一倍。四十年前的项目跟现在相比,也不见得比现在差,「四十年前嘅楼今日仲喺度,乜事都无」。
目前香港房屋供应紧缺,连国家领导人都多次开腔表示关注,何力治认为,政府可以考虑透过跟私营机构合作和洽商发展项目,透过私营企业提升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又或者透过立法的方式优化每个审批的程序,节省时间成本。
他建议,公营部门抓住把关的位置就足够,因为公营同私营在解决社会问题上都应该站在同一阵线上,共同解决香港的房屋问题、防房户问题,「不能全靠政府或私营企业,要靠官、商、民合作。」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高質房屋設計 審批程序要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