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木工團體展創意新作 巧手雕琢 朽木重生

Published at Nov 11, 2021 03:07 pm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本地木工业曾经历过一段风光时期,可惜后来经济转型,对木工业的需求逐渐下降,传统工艺亦随之逐渐失传。不过,这个沉寂多年的行业,近年却挟带创新的元素卷土重来,以别的形式在社区不同角落重生。最近,由南丰集团策划的「世界之约」便举办名为《不是玩玩下:香港木工展》,展出本地不同木工团体的木工作品。既展现了本地木工业行业发展的面貌,同时亦探索回收木材多变的可能性。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木材,经过工匠一双巧手改造后,被赋予新生命。●采、摄:香港文汇报记者 朱慧恩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如今计划走到第六部曲,集团邀来17个本地木工团体齐齐展示创意与玩味兼备的木工作品。南丰集团「世界之约」策划人卢乐谦表示,木工在不同年代经历不同演变,在战后时期,主要集中在生活所需上,例如三行。来到今天,不同风格的木工团体渐渐冒起,工匠多数较为年轻,对工艺有更为执着的追求。透过展览,希望观众在与作品互动的同时,亦能从中深思木头之于我们的用处及价值,并且认识树木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爱惜木材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玩味木工作品可供观众玩乐 展览根据不同主题分成三个区域,包括「挑战区」、「想像区」及「休憩区」,有不少都是可供观众玩乐。「不是玩玩下:香港木工展」策展人袁嘉骏表示,虽然现场不少是趣味十足的木头装置,但策展团队希望透过这些充满玩味的木工作品,带出本地木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同阻力及困难。卢乐谦则表示,希望透过这些具玩味性的装置及有趣的工作坊,让市民在参观展览时更为容易投入之余,亦能多了解展览背后带出的信息,例如木工行业的发展、木头回收行业的现状、从事木工业的艺术家的想法等等。 踏入展场,首先迎接观众的是在「挑战区」展出的作品之一《无题》。这是由木工团体「六木」设计的木制波子滑道装置,滑道上有各种各样的关卡,让观众「关关难过关关过」。据设计者介绍,以这样的关卡比喻本地工匠在创作木工时的经历。「起初一帆风顺,但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难免要面对沿途的变数,要成功克服障碍,才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想像区」中,观众可以透过使用各类型回收木升级再造的小型作品,了解木材的可塑性,引发自己对与树木关系和实践环保升级再造的反思。团体之一「木碎好少年」展出三件运动机,包括《土炮》、《手把运动机》及《艺术品运动机》。三件作品均把艺术品与运动机结合,观众可探索以「木」作为机械组件的应用。至于在「休憩区」中,一系列混合家居和玩味元素的作品则呈现在观众眼前。Zou-mat和道具所共同制作的《Re:ROLDABLE》,以香港常见的家具折櫈为灵感,用上不同木种制成乐器。观众可以通过敲击櫈面来玩耍,探索不同木材所发出的音调,引起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好奇心,重新思考如何创新地为寻常日用品注入新意思。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