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旻:漢字作形 文化為骨 讓設計講中國話

Published at Oct 15, 2021 04:14 pm
凭借一把竹子做的「杭州凳」,中国设计师陈旻掀起了全世界对中国传统设计工艺的关注,他的作品被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收藏。如今,陈旻参考汉字的形态,做出一系列极具实用价值的家具:「工」字形茶几、「东」字形衣帽架……在他眼中,从「Made in China」到「Design in China」道阻且艰,但他很庆幸有越来越多中国设计师已走在路上。 ●香港文汇报记者 俞昼 杭州报道 「不可否认,我的血液里自带艺术细胞。」坐在自己设计的「y Bench」长凳上,陈旻的神情颇有些骄傲。陈旻的外公赵宗藻是中国著名版画家。「我从小就是在美院的家属楼里长大的,像吴山明、肖锋那样的大师们就住在隔壁,常常会来家里跟外公探讨艺术,我就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听。有时候,外公还会让我在他们面前写几个字或者画上几笔,让大师们帮着点拨几句。」 留学时看京奥开幕式被震撼 2007年,陈旻以优异成绩从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毕业,翌年赴意大利米兰多慕思学院攻读工业设计硕士,一年后以该专业历史最优成绩毕业,并同时获得英国威尔士大学的设计硕士学位。游历欧洲的八年里,陈旻几乎逛遍了所有的设计展。「看多了世界级的展会,反而更让我发现了中国语言在世界设计界中的重要性,我觉得我们不是刮阵『中国风』而已,而是要在设计的世界中找到汉语,让我们的产品也讲汉语。」陈旻回忆道,2008年他在意大利一位朋友家中度假,他们一起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时就被震惊到了。「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了,市场机会不可想像!」 国内发展繁荣 归国设事务所 「2008年金融危机对欧洲的影响很大。我当时除了学校的工作,已经开始和一些意大利厂家合作,但是设计做了一大堆,真正能成功投产的几乎没有。很多时候,金融危机甚至成了厂家不付钱的一个借口,这让许多设计师颇有些心灰意冷。」陈旻回忆,当时正好舅舅打来电话,介绍了国内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他听得热血沸腾,立马买了归国的机票。回国后,他成立了设计事务所,隐藏在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的一幢住宅楼里。 「设计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与语言有着许多类似和相通之处。」以「y Bench」长凳为例,灵感来自于老舍的小说《茶馆》。「西方的板凳很重,中国的很轻。因为我们是可以在板凳上做很多事的,如吃饭、睡觉,这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中国文化。」陈旻设计了一系列的「y Bench」,由不同尺寸的木条或竹条自由拼搭,桌子、椅子甚至床都可以组合,深受市场欢迎。 紧抓汉字形态设计多种家具 而包括「工字架」、「东」字形衣帽架在内的象形文字设计,是陈旻毕业设计「立体书法」中的作品,旨在用三维方式来诠释汉字形态的意义,利用象形文字特有的内在形式精髓,结合实际功能来尝试一些工业产品的可能性。 「东,在现代汉语中常代指东方(East),也与西(West) 构成了东西(Thing)。篆体的『东』显示了中文象形的特征,字形描摹了『装满东西后用绳子从两端扎紧的袋子』。」为此,陈旻以实木弯曲工艺制成笔画, 用榫卯结合,重构了古时的「东」字,将其设计成木制的衣架,并在2021年设计上海展「neooold 新开物」上展出。「我很喜欢它,因为这是一件在东方语境下的、西方创作方式产出的,古今结合的『东西』。」陈旻笑着说,汉字的奥秘对于不说中文的人群来说只是些图案,他想借助三维形体来帮助这些人理解汉字的奥秘。「这也是我用自己的语言,去做文化推广的一种尝试。」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