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花盤活苗繡興旺苗寨 引打工媽媽回鄉養家帶娃
Published at Oct 15, 2021 04:10 pm
在湖南湘西花垣县石栏镇「让妈妈回家」苗绣创业培训基地产品制作间,30多个绣娘正聚精会神绣着绣品,绣娘们飞针走线,一幅幅色彩艳丽、制作精美的苗绣,在她们的手中成形,给她们带来稳定收入。而创办「让妈妈回家」的石佳和姐姐石巍则在一侧落实上半年订单完成情况。过去,石栏镇青壮年远赴外地打工,全镇1.9万人,留守儿童达到1,200多人。2017年,在外创业并且事业有成的石佳回乡成立了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公司,3年多来,通过「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以传统苗绣技艺,让苗寨近400名留守儿童的妈妈回家「带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香港文汇报记者 姚进 湖南报道
1985年,石佳出生在湘西花垣县山区的一户农家,从小聪明伶俐,是当地有名的「孩子王」,调皮贪玩却不影响学习,以高分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上了一年大学后,不安分的石佳突发奇想,于2007年选择保留学籍,辍学创业。离开学校后,石佳先是从事个体市场营销,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她前往成都发展,凭着努力和聪明才干,很快创办起属于自己的企业,且经营逐渐上道。
牵挂留守儿童 创办苗绣基地
2017年,有十多年没有回乡的石佳回家探望母亲田永兴,田永兴对她说,乡政府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多次来家里,邀请石佳回家乡投资。石佳认为乡里交通闭塞,通讯也不发达,人们又没文化,就是投资,没有人才肯来,也没有好的项目。为此,母女俩一生第一次有了分歧。
田永兴提出,要石佳办一个苗绣手工作坊。石佳拗不过母亲,答应拿出200万元(人民币,下同)让母亲自己去弄。她当时的想法很单纯,仅仅是出钱了母亲的一个心愿,至于办得怎么样,不重要。
田永兴其实心里也没底,她只是想让女儿尽力帮帮村里的孩子。在母亲的要求下,石佳推迟返回成都,在村里四处走走看看,发现村里家家都有留守儿童,有的与老人住在一起,有些将孩子寄居在亲戚家。
仅1.9万人口的石栏镇,当时就有1,200多名留守儿童和2,000多名病弱老人。石佳沉默了,感到心里有个沉甸甸的东西压着难受。石佳晓得那是一份责任,当即决定回家投资,建设家乡,帮助留守儿童的妈妈回家。
2017年7月,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公司正式成立,石佳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创办「让妈妈回家」苗绣创业培训基地。3年多来,她共计投资1,200多万元,聘请苗绣非遗传承人指导刺绣,培训绣娘近2,000人,签约带动500多人就业。
投入千万资金 贴现培训绣娘
40多岁的苗家绣娘向隆妍,正熟练地站在电脑前操作一排机器,只见一排排机械手飞速在绣布上均匀穿梭,短短几分钟,栩栩如生的大金鸡像要从绣布上跳下来。
向隆妍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她是第一批进入「让妈妈回家」苗绣创业培训基地的。之前,向隆妍在浙江打工,丈夫也常年在外地做零工,家里有3个小孩和公公婆婆,一家人一年中只有春节才能团圆几天。为了照顾3个年幼的孩子,向隆妍第一个报名来到「让妈妈回家」苗绣创业培训基地学习苗绣。由于她人勤快聪明、手脚利索,在基地学了一段时间后,石佳还把她送到江苏深造。
「我淡季每个月工资收入2,000多元,忙时6,000多元。」靠着苗绣,向隆妍每个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收入,还能照顾3个孩子和家中长辈,让她很满足。
「不是每个绣娘都像向隆妍。有些绣娘没有文化,接受能力也有高有低,还有刚开始的头两年,光培训费和培训期间发放工资就投入近千万。」石佳说。创办培训班初期,由于看不到前景,很多绣娘即便回乡了也不肯参加培训。有位绣娘培训了1天后,就向石佳提出要发工资,说没有工资就不参加培训了。
石佳觉得难以理解,回家和母亲说了此事,母亲却开解她说:「这些绣娘一天不做事,就没有生活来源。一个绣娘虽然手上有些苗绣的功底,但没有三五个月,是培训不出来的。小半年没收入,让她们怎么有心思坐下来练习?」母亲建议石佳凡是来参加培训的,每人每天发50元工资。石佳采纳了母亲的建议,这样,回家参加培训的绣娘就越来越多了。
「如今,绣娘们每月有上千至1万元不等的稳定收入,实现了『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的生活。」石佳自豪地说。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姐妹花盤活苗繡興旺苗寨 引打工媽媽回鄉養家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