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客跨區忙收割 拍片分享粒粒苦 農機雖已代鐮刀 日工時仍達15句鐘

Published at Jul 19, 2022 10:16 am
小麦大规模机收进入尾声,「麦客」徐东财今年夏季的作业也渐入尾声。从湖北、河南,再转战山东、河北,来自河北廊坊的徐东财率十余人与6台收割机组成小团队跨区收割小麦,自南向北逐麦而行,一个多月行程3,000多公里,每台车平均收割小麦4,000多亩。 所谓「麦客」,旧时是指为地主收麦子到处打短工的劳动力。而随着生产工具的更新迭代,传统以镰刀为劳动工具的麦客群体已经「进化」成为开着收割机的2.0版。虽然工具进化了,这份工作依然是一份辛苦工。这一路,这个麦客小团队拍视频、开直播,与大家分享麦客的酸甜苦辣。 ◆文、图:香港文汇报记者 丁春丽、胡卧龙 山东报道 T恤、短裤、拖鞋,徐东财就这样站在山东济南市商河县沙河镇东前邸村的麦田里,他拿着对讲机指挥着3台收割机作业。 39℃高温晒爆皮 当日当地已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最高39℃。徐东财说,他已经适应了这火辣辣的大太阳,裸露的皮肤也都早已晒爆了皮。为了让农户颗粒归仓,他们连日来都是冒着这样的高温抢收麦子。 风吹金色麦浪,红色收割机穿梭其间。随着机器轰鸣,饱满的麦穗顺着传送带进入收割机,脱粒、粉碎、入仓一气呵成,收粮的运输车已等候在地头。「我们坐在收割机上就能感受到今年小麦产量特别好,小麦籽粒饱满、秸秆浓密,收割机作业速度明显提不起来。」徐东财说,这一路下来,收割机自动测算的小麦亩产基本都在1,200斤左右。 「收粮车开到了地头上,每斤1.54元,难得的好年景!」山东市济南市商河县平荣家庭农场负责人马珍德今年种了500亩小麦,他请徐东财的车队为其抢收麦子。看着颗粒归仓,一家人喜上眉梢。 麦收季节就是抢收、抢运、抢晒、抢种,北方的麦田里一片繁忙景象,大家都在抢时间争速度。徐东财说,为了抢收小麦,他们也是马不停蹄,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四五个小时。自5月16日离开家乡,从湖北一路向北,山东已是跨区作业最后一站,整个麦收接近尾声。 半夜收工麦田里睡 「一个麦收季一辆车最少净赚10万元。」徐东财给香港文汇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一台车一天能割300亩,一亩地收40元,一天一台车就能得一捆(1万元)。麦收季每台车收割小麦4,000多亩,净赚最少也能达到10万元。 但徐东财也直言,这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赚的也是辛苦钱。他们每天晚上10点收工都是早的,基本都在12点左右。凌晨1点睡觉,6点早起检修车辆,7点多再次开工。 秦浩是车队里唯一一个「90后」,负责驾驶收割机。一天晚上收工后,徐东财找到秦浩时,他已经躺在小麦地里睡着了,连帐篷都没有搭起来。他们随车都带着帐篷,找不到宾馆就会就地露营,麦田、加油站、服务区,他们都曾夜宿过。 田间日常短片吸粉 「今年的麦收季,我还收获了6,000多名粉丝。」徐东财还是一个「网红」麦客,在快手拥有5万多名粉丝。徐东财表示,每年跨区作业走南闯北,他想用视频记录一下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让大家见识一下现代化的麦收场景。为了提高视频的可看性,他还购买了无人机航拍。 得益于短视频平台的传播,越来越多的跨区机手慕名而来,想跟着徐东财一起干。「跟着财哥走,吃喝啥都有。」来自天津宝坻的麦客纪海明第一次加入徐东财的「财家军」,基本不愁没活儿干。徐东财说,有时候工作量大,自己车少干不过来,他就发个视频,随时就有跨区作业的农机手「老铁」们来帮忙。有时候没工作了,发个视频,接着就有粉丝帮忙联系好业务,这让徐东财特别感动。 徐东财的快手账号已经发了900多条视频,除了日常的田间收割作业,还有深夜的转场,偶尔还会采访一下农机手和农户。犒劳队友的视频充满美食,包括即食面、火锅、烧烤,还有湖北的小龙虾、河南的烩面、山东的水饺。偶尔,徐东财也会开直播,和粉丝们聊一聊跨区作业路线、市场行情。他还经常分享一些农机常识,如何选择农机等。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