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古董業經紀人黑國強:背靠祖國大市場 回歸後再起飛
Published at Jul 19, 2022 10:12 am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为香港的文化事业带来巨大机遇。其实回归祖国的25年,也正是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风云变幻,温度渐渐升腾的25年,本港大型艺术场所相继落成、艺术博览会纷纷落户,香港亦趁势发展巩固自己的市场优势,坐稳亚洲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龙头交椅。子承父业的黑氏古玩第二代掌舵人黑国强(香港古董及艺廊协会创会主席)目前担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成员,他亲身经历回归之后内地古玩艺术品在香港的行业变迁,借势创建香港最具规模的古董艺博会「典亚艺博」,直言内地强劲的艺术品市场影响香港古玩行业的生态和发展走向,「若香港没有回归祖国,就不会有强大市场支持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艺术品交易中心,这是一个事实。」◆采访: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梦薇、张美婷 摄:香港文汇报记者 潘达文
1999年,黑国强创办了品牌「研木得益」,并在古董街设立古董家具店,回首初成立研木得益时,正值香港古董行业市场风向的转移时期,「当时香港的市场不再是欧美市场占主导,反之以内地客为主,欧美市场,以及台湾、香港本地市场占较少份额。」
1997年是古董行业的分水岭
谈起入行契机,黑国强笑言这是命运的安排,作为黑氏古玩业的第二代掌舵人,黑国强在高中便开始打理爸爸的生意,「当时只有我一人留在港,哥哥姐姐不在香港生活,他们也没兴趣投身这个行业,我也算有一点兴趣,当时以为是爸爸的生意,应该很容易做,但原来并不容易。」
1987年入行至今已35年,尽管黑国强当年已是「太子爷」,但他也要从杂务做起,「清洗旧笔筒、打蜡、修补裂痕都要做,头几年我曾怀疑自己是否入错行,后来才发现这些基础功夫是很重要的。」忆起初入行之际,黑国强指当时香港的古玩行业与现在有很大的分别,当年香港的中国古玩行业以欧美客人为主,「对他们而言,东方的物品有种吸引力、神秘感、充满幻想,他们对传统文物收藏、汉学研究也很感兴趣,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实力顶峰,因此他们也有资源去做买卖,我们当时正是面对这族群。」
而这些在九七年开始渐生变化。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是香港重要的历史时刻,对黑国强而言,1997年也是对香港古董行业重要的一年,「我会形容1997年是古董行业的分水岭,不是因为政治因素,只是当时市场风向的转移。」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千禧年代初,欧美市场滑落,世代交替,他指当时欧美新一代的收藏家对中国文物购买力减弱,「因此他们未必会继承上一代的古董文物,所以当时也多了东方的古董文物在拍卖行出现。」碰巧内地市场自改革开放后渐趋成熟,大众购买能力持续向上,无缝接轨了原本供给欧美市场客人的货品。「基本上,当时香港原本有八成的客人来自欧美市场,但其市场滑落后有九成的文物货品被内地市场所承接,这是回归前后最明显的转变。」
在香港做古玩的博览会
黑国强目睹香港古董行业因内地市场再次起飞、欧美市场在香港占有率逐渐滑落,「1999年在古董街开设店铺后,我便到欧美以参展商身份参与当地的艺博会,1999年至2001年我到欧美参展获得很好的经验,也十分成功,有利润、找到长期合作的客户。」这数年的参展经验令他反思在香港设立艺博会的可能性。
当时正值2003年香港受非典型肺炎打击,大规模感染令香港市民感到徬徨,在香港各界呼吁要众志成城对抗病毒之际,他决定扎根香港市场,设立艺博会,「艺博会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场地,当时因为『非典』生意不太好,也令我有时间反思如何推动文化交流,开始着手筹办活动。」因此,「国际亚洲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典亚艺博前身)终于在2006年成功举行第一届活动。他形容,策划艺博会当时对他而言算是「另类创业」,重新把以古董为主题的博览会引入到香港,「由我父亲那一辈拥有内地背景来港发展古董行业,到我学师的年代,因古董买卖而全世界游走,我对整个香港古董行业的发展和了解会比欧美人士更清楚,当时我也很有信心能做好。」他也回忆,当时古董交易都是中国旧时代传统延续下来的模式,一点也不「洋气」,而艺博会,让古物的交易变得「光鲜亮丽」,也会引起年轻一代的兴趣。
各种艺博会可以在短短十数年间,发展得如此迅速,由原本一年只有Art Basel(巴塞尔)、典亚艺博的艺术展览,到周边小型艺博的出现,发展至今一年中举行四五个艺博会,黑国强表示:「这是大家从没有想像过的。」他分析个中发展速度快的原因是内地市场的参与,七十年代末内地改革开放、经济起飞,因此有了新的族群、新藏家,内地出现了市场的新贵,「他们由初期对中国传统文物有兴趣,到后来对古今中外所有艺术品都有兴趣,形成了至今各类型的艺术品百花齐放的局面。」而这,也正是古董艺博会可以在中国的国际窗口——香港,不断发展壮大,延续生存的原因所在。
市场发展依靠国家优势
黑国强强调,回归前后香港的优势一直没变,香港一直担当同样的角色——中间人,不过古董行业的市场走向不同了,由欧美市场转向内地市场主导。
特首林郑月娥曾在去年指出,香港已超越伦敦,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拍卖市场。言及于此,黑国强指香港能成为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也是九七回归后的累积,「这不单是指对中国文物有兴趣,引伸至现在的欧美艺术品,上至文艺复兴时期、下至21世纪当代艺术,香港也在艺术品交易上担当重要角色,至少香港是艺术品展示中心,香港的周边地区国家和城市也不多这样的艺术品展示模式,大拍卖行、国际级的画廊进驻香港的数目,比起周边地区更多,也表示在营商成本高的香港,他们也可以冲破成本问题,在港插旗成立公司,这也凸显了香港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的地位,这是回归后我们所见的,回归前我们是从来没想过香港能成为第二大交易市场。」
香港作为国际商业枢纽,一直吸引不少人才到港,买卖交易、交流分享,不少海外画廊会在香港设立公司作买卖平台,黑国强表示,香港一向在世界中占有各方面的优势,「香港的基础设施、法规、人才流通、外汇、物流等等一直都是吸引海外画廊驻港的因素。」他直言,香港有唯一一项不利因素:空间成本高,以致营商成本增高,「因此有部分画廊会选择北上到内地设立公司,这也是看准了内地的空间大、营商成本低,我认为这也是好事,香港和内地可以相辅相成,两地配合,造就更好的营商环境。」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港古董業經紀人黑國強:背靠祖國大市場 回歸後再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