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黃鵬深圳打拚18年 收穫愛情與事業
Published at Jul 19, 2022 10:14 am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日子临近。在大湾区从事物流行业的港商,积极利用香港机场和码头出口交货的便利,充分挖掘香港航运与大湾区世界工厂的优势,抓住了内地经济快速增长的机遇。从事国际空运业务的东捷运通董事长黄鹏在深圳打拚18年,由青年步入不惑之年,不但收获了爱情,他创办的公司业务和员工规模都增长了十倍。由于长期在深圳居住和生活,他感叹自己已是地地道道的新深圳人。◆香港文汇报记者 李昌鸿 深圳报道
长期在深港物流业打拚的黄鹏,目前刚刚四十岁出头,约一米七五的身高,经常活跃在深港物流业,包括一些论坛、业务交流,成为深港物流业界的公众人物。目前黄鹏还担任香港物流商会常务副主席和深航协华南物流商会创会会长等公职。
派驻深圳两年后自立门户
早在1999年,黄鹏就进入香港物流业,从事操作业务,2004年受香港与深圳合资公司委派,前往深圳开拓华南区国际空运业务。「以前在香港从事出口业务的文件操作,但我性格外向,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销售,并且发展前景好,可以直接面对市场一线,既可以积累资源也可以认识很多朋友。」刚开始来深圳工作2年,黄鹏发现整个深圳和华南都很有活力,机会也很多,感觉深圳无论是城市环境、外贸、居住和城市发展等都处于上升期,充满了希望和未来。
「正是在深圳这家公司,我有幸遇到了来自湖南的吴小姐,我从事业务,她从事操作,两人因业务关系变成很好的合作伙伴,并且经过一段时间追求俘获了她的芳心,来深圳首先最大的成功是收获了爱情。」黄鹏露出甜蜜的笑意。
因为十分看好珠三角物流发展前景,加上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和经验,2006年5月,当时尚未结婚的黄鹏与女朋友吴小姐决定辞职单干,共同创办了东捷运通货运代理,从事国际空运物流业务,利用香港机场及港口航线密集及效率高的优势,将大量深圳、东莞和惠州等地外销货物代理出口。公司成立时仅有3人,在罗湖区文锦渡口岸附近租写字楼,黄鹏爸爸负责财务、黄鹏负责市场、吴小姐负责操作,当时业务发展蓬勃,刚刚一个月过后,因业务爆棚,6月便新招了10人,7月又新增12人,共计有25人,包括业务和操作。正是业务快速的壮大,公司当年12月便搬迁到罗湖区东门外贸大厦,人手增至30人。」
迅速壮大 事业家庭双丰收
一年后,即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时,他与吴小姐在深圳举办了婚礼,「我十分幸运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与太太结婚,来深圳既收获了爱情也发展了事业,真的是人生双丰收。」黄鹏由衷地感叹,「感谢的正是香港航运中心和大湾区制造业给我带来大量的发展机遇。」
此后黄鹏的业务一直顺风顺水,他分析之所以业务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加入了WTO,珠三角的「世界工厂」产品出口欧美和全球一片繁荣。黄鹏见证了内地经济升级的变化,2006年时公司货代的单子是钟表、玩具和成衣等,现在大湾区企业出口欧美的货物大多是3C电子产品、精密部件和防疫物资等。
金融海啸后迎来爆炸性增长
东捷运通2009年进入业务高峰期,因为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海啸,而中国最快走出阴霾,经济快速反弹和开始转型升级,当时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黄鹏迎来另一个发展期,2009年公司员工有65人,并开始向全国拓展,先后在广州、东莞、中山、惠州、厦门和上海等地设立分公司。最高峰时在2015年,深圳、香港和全国各地员工有200多人,目前回落到100人规模,主要是内地业务、办公等人员成本过高,薪水比七八年前增长了一倍,加上公司引入数字化网络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因此员工数量回落降低了营运成本。目前公司人数和收入均约为16年前的10倍。
融入大湾区 事业更广阔
对来深圳发展的18年,黄鹏有太多感触,「已远超当时的预期,当初只想来深圳有升职机会,而后来不但收获爱情,也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并获得了快速发展。」「港人尤其是港青,只要尽快融入大湾区和内地发展,便可以开创广阔的事业天地。看到香港经历黑暴等事件后,自己对祖国的认同更强烈。」单听他的普通话,香港文汇报记者已很难分辨出他是地道的香港人。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港青黃鵬深圳打拚18年 收穫愛情與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