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姑娘返鄉成山貨網紅
Published at Nov 09, 2022 04:22 pm
一夜绵绵细雨过后,乌苏里江畔的东方红林区在朝阳照耀下绿色盎然。「90后」姑娘刁洁穿上迷彩服,背起箩筐与父亲并肩走进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林区。父女两人一路走一路拍,采野菜、采蘑菇、采药材,这座他们祖辈赖以生存的大山,给予了无穷无尽的财富。「我坚信只要勤劳,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刁洁说。
刁洁从小生活在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县级市虎林的东方红镇,是土生土长的林区姑娘,从2019年返乡创业,跟随父亲成为「跑山人」,并把父女两人「跑山」的经过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迅速蹿红。通过直播带货,将家乡的优质山特产品卖往全国各地,从初期的微信接单,到拥有自己的小店,从每天几单到上百单,粉丝从3万到如今的180多百万,刁洁已经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网红达人」。 ◆香港文汇报记者于海江黑龙江虎林报道
短视频吸粉180万获电商网红大赛亚军
漂泊在外思念家乡
2015年大学毕业后,刁洁跟随父母去了广东工作,两年后,父母回到老家虎林,她一人来到山东威海工作。刁洁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在外的日子对家乡充满了浓浓的乡愁,「我想念家乡的雪、家乡的风景,更想念家乡的味道,记忆中妈妈做的小鸡炖蘑菇、黄蘑饺子让我魂牵梦绕。」刁洁说。实在想念家乡时,刁洁就去超市里买养殖蘑菇吃,但是那味道和家乡的野生蘑菇简直没法相比。
在威海工作期间,刁洁对在网上发短视频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就让父母在上山的时候,拍一些视频发给她,她再自己剪辑发到网上,慢慢地观看的人越来越多,积累3万粉丝的关注。
凌晨两点起床跑山
2019年,刁洁带着一解乡愁的心情,决心回乡创业。乌苏里江畔的东方红林区,她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浩瀚的林海、丰厚的资源,也带给了我无限商机。」刁洁说,「我的父亲是一名下岗二十余年的铁路工人,他生在林区,长在林区,对这连绵起伏的群山有着说不尽的感情。下岗这些年一直靠采山货维持生活,可是因为地处偏远,山货经常面临销路不好、价格不高的困境。」
虽然生长在林区,刁洁却从来没有亲身采过山货,自从选择了创业直播,便每天坚持跟随父亲「跑山」。刚开始「跑山」,每天要凌晨两点起床,上山步行两小时,下山步行三小时。特别是冬天的时候,要穿一双很薄的防水靴。刁洁说,「刚出家门没多远,靴子就冻透了,一直都是咬牙强挺着走完那些也不知道多远的山路。」
带动山货外销得丰厚回报
26岁的刁洁以林区特有丰富天然物产为切入点,创建了「林区刺老芽」的账号,通过发布长视频将山货产品的采摘过程进行直播,讲解介绍以及详细的食用做法,牢牢抓住了吃货粉丝们的眼球,受到了众多粉丝的喜爱,2019年初已经拥有了30多万粉丝。
如今,刁洁的「林区刺老芽」账号已拥有180多万粉丝,当香港文汇报记者问到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关注。刁洁只用了两个字回答,「真诚!」她说,「我所拍摄的短视频都是真实的记录『跑山人』在林区采摘的过程,没有任何特效,也没有一段段的拼接,都是很长的一短视频直接发布。」刁洁的真诚,网友也给予了回报。在参加了鸡西市妇联举办的电商网红大赛获得了亚军后,刁洁的直播销售额也在不断攀升。
与妈妈打赌成功 赚钱治好母腿疾
2019年,刁洁返乡创业时除了对家乡的思念,其实还另有原因。母亲因常年「跑山」,腿部患上了疾病,需要医疗费十几万元,在当时对于全家是个天文数字。
刁洁回乡要做网红,这件事很快也在亲戚朋友间传开,遭到了大家的质疑和反对,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父母怕在小城镇耽误发展,刁洁自己也对未知的创业路充满担心。但看到年迈的父母,刁洁下定决心走上这条自己选择的道路。母亲看到她坚定的信心,也没有办法,就和刁洁打了一个赌,一年时间粉丝达不到20万,就回去上班。
上山方知父母不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上山不知采菜难。「每天很多人都在睡梦中的时候,我就要从床上爬起,跟着父亲上山拍视频,采野菜,回来就要马上剪片子上传到网上。」刁洁说,「跑山」也有很多门道,比如五月份采野菜一定要早起,到了夏天采玉黄蘑就可以晚起一会,但是蚊虫叮咬也让人受不了,到了秋天采猴头、榛蘑就要走很远,都是在特别陡峭的地方才能找到。
刁洁和父亲上山,父亲心疼女儿,不让她背山货,可看着父亲蹒跚的脚步,刁洁抢下山货自己背上。也就十多斤的重量,可走在山路上,没多大一会刁洁就感觉压得肩膀特别疼。她开始从背十多斤的山货,慢慢地能背二三十斤。刁洁说,「我因为要拍视频,背不了太多,太多了也背不动,但父母可以背八九十斤的山货下山。」
希望宣传家乡虎林
天道酬勤,刁洁的努力终得到回报,没到一年,粉丝量就已突破20万,达到30多万,为此全家人吃了一顿大餐庆祝。更重要的是,网友们看到刁洁「跑山」的短视频后,就在网上询问山野菜如何买到,刁洁的网店慢慢地从每天几单到上百单,赚的钱也把妈妈的腿病治好了。
刁洁说,我没有太多的奢求,我希望我个人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能通过我的账号把虎林的风光,虎林的特产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林区的特产、林区的生活是我最大的愿望。
虎林去年网络零售额达5.2亿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虎林市依山傍水独特的资源为网络直播带货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自然资源,让这里迅速成为「网红带货」的摇篮,很多生活在这里的人通过网络,把虎林丰富的特产销售出去,获得了不菲的收入,让日子过得更加富裕。截至目前,虎林先后涌现出「林区刺老芽」、「常大芬」、「何小花」、「户外大丈夫」、「户外小女子」、「月泽佳」等一大批本地「直播达人」。
商务部门直播为农民解疑
除了自然资源外,当地商务部门的政策引导也让「网红带货」在这里快速发展。虎林市商务局局长张永杰在当地网红心中是位「干事」的人。他在工作之余也在网上建立了一个直播账号,专门为农民解答「三农」问题,现关注粉丝已达30多万人。他说,近年来,虎林市商务局不断探索和创新宣传销售模式,通过网红带货、网店直销等方式转型发展,将本地优质特产销往全国各地,实现「网红+电商」为基础的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齐头并进,2021年实现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5.2亿元(人民币)。
借助地方特产打动粉丝
「地标优品」电商销售大赛、「一起来电约惠初夏」虎林市电商购物节、首届家庭网购节等各主题电商活动二十余场,一场场活动,让越来越多的本地「网红」「直播达人」开始在虎林应势而生,不断涌现。张永杰说,「大多数网红是在直播唱歌跳舞打游戏,而我们虎林人是借助大美风光、地方特产,用货真价实的产品打动粉丝成为网红,让更多的人知道虎林、了解虎林是我们网红最大的心愿。」
46岁渔民直播中俄界河打鱼 成虎林电商「一哥」
虎林渔民董旗与当地「跑山」网红不一样,别人靠山,他依水,在别人直播「跑山」采野菜的时候,他的直播间里是水天一色、出船打鱼。粉丝量日益增加的同时,董旗打上来的鱼也走出虎林,北京、新疆等地的网友都在抢先购买。
今年46岁的董旗已打鱼30多年,他说,「在中俄界河松阿察河上直播打鱼确实受人关注度高,自从2019年开通直播账号『户外大丈夫』以来,现有三个账号粉丝已达80多万人,年收入更是比过去翻了几番。」
直播像和朋友打电话聊天
董旗会讲故事,与网友介绍起来中俄界江界河侃侃而谈,他说,「别人直播开始会紧张,可自己上来就会说,其实就像和朋友打电话聊天一样,你越真诚网友就越相信你。」
开通直播后,最让董旗高兴的就是获得了「虎林电商大会」的销售冠军,他说,「虎林的网红很多,但能获得冠军,确实有点意外,但这也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弥补不足。」
不为眼前利益抛下家乡
电商大会销售冠军让董旗声名鹤起,很多南方企业想请他过去做主播,甚至更有人开出年薪百万的价格想要挖走他。他说,「我从小就生活的虎林,在我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虎林人帮助过我,我不能看眼前利益就扔下家乡。」
直播带货不如前 冀建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一周卖光一年的大米,五分钟销售了两万吨蜂蜜,直播间在线人数突破七万人。」虎林当地主播秦玉明和香港文汇报记者回忆着近两年来直播带货的「高光时刻」,但现在因起步晚,流量增加难,带货直播更是大不如从前。他坦言说,下一步计划转型建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为网红们提供货源及相关商品的售后服务。
受南方赶海直播启发
从小在虎林市东方红镇兴阳村长大的秦玉明,今年36岁,曾经和生活在这里的祖辈一样靠种地生活,到了农闲的时候,在当地开了间山特产品店,小日子过得本不错。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实体店受到冲击,一筹莫展的时候,看到网上南方网红赶海直播,他就开始了「跑山人」的直播路。
直播两小时卖光三吨大米
秦玉明的网名叫「林区大名」,「看别人都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粉丝非常羡慕,以为拍短片,每天坚持发就会有增长,可真做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他说,涨粉最难的时候是从一万粉丝开始,当时「跑山」拍摄视频,每天都有几百甚至一千多的增长,但「跑山」是有季节的,到了淡季就没得拍了。
转机在一年中秋节,那年立秋很早,秦玉明很早就把自己种的水稻收割后加工成大米,在一次早上的直播过程中,因为是新米,仅仅直播两小时就卖掉了三吨大米,随后一星期不到就把一年收获的十五吨大米都卖光了。
曾经「高光时刻」难再现
秦玉明说,「如今的互联网是流量为王的时代,自己也在这方面投入过,可效果不明显。现在粉丝关注虽有20多万,但忠实粉丝其实并不多。曾经的『高光时刻』也很难再出现,下一步计划自己不再直播,建一个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期待能在这个领域开花结果。」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90後」姑娘返鄉成山貨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