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高漲 外商加碼投資深耕內地

Published at Jan 06, 2023 09:55 am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三年,然而对于大多数外企来说,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一直在持续扩大。国家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十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898.6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中国市场对于外资企业依然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不少外企也坚定地表达了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香港文汇记者 倪梦璟 上海报道 疫情下外资在内地投资的脚步没有停过。以近期来说,2022年8月,基因测序上游设备巨头因美纳在沪正式启用在华首个生产制造基地,计划未来5年投资逾4.5亿元,逐步实现高端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全面本土化生产;同月,总投资逾7亿元的直观复星总部及产业化基地在张江科学城开工建设,将打造集技术、培训、服务、支持为一体的本土化手术机器人生态系统。 巴斯夫:投资环境公平透明 今年9月,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100亿欧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这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十四五」规划及各项政策措施营造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中国化工行业可持续的增长,这也极大提振了巴斯夫在华运营的信心。」 香港信德集团也表示,持续看好内地发展,并将上海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区域,强化商业综合地产业务。集团近日在沪宣布,其与上海陆家嘴集团联合打造的商业文化综合体「前滩31」与JZ Music、摩登天空在内的四大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冀打造成为上海文化潮流的新地标,该项目主体预计将于明年7月正式开幕。信德集团表示,希望通过前滩31项目为上海带来文娱新势力。据了解,该项目已吸引了松下、捷豹路虎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并与爱丁堡前沿剧展等机构合作了艺术扶持项目等,未来冀打造出文化赋能社区。 据投行高盛研报指出,中国重新开放不仅将带来强劲的家庭消费反弹,这一趋势很可能成为2023年资产价格的主要驱动力。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日前在中国经济2023年展望分享会上也表示,「我们认为中国会走出疫情,叠加房地产市场逐渐企稳,将会带动经济复苏。」 澳容:中国市场最有活力 在上月举办的进博会期间,澳容中国区市场总监郑海涛对记者说,看中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力,来自澳洲的澳容积极拥抱线下平台,通过在超大型展会搭建展台展示,实现与消费者、采购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面对面沟通,可以让我们更了解中国消费者市场与外国市场的不同,更好地融入本地市场。」澳容还积极拥抱电商,线上线下同时发展。郑海涛透露,公司单一直播平台的销量已可达到月销量超过700万元,目前公司超过50%的销售额都来源于中国市场。「中国是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市场,没有之一,我们不仅会参加进博会,还会积极探索中国其他市场,进一步拓展在中国的发展空间。」 同样坚信中国市场无可替代的,还有新加坡口腔护理品牌白丽洁。白丽洁中国区总经理宋冠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近2,000万元,中国市场的销售在公司全球总销售的占比亦在提升,「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我们肯定是希望可以深挖,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进一步拓展市场。」 欧莱雅集团不仅今年在华成立了首家投资公司,还引入了巴黎圣母院全球首个增强现实感沉浸式展览,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表示,中国独特的科技创新发展和数字营销生态,已经成为引领集团未来创新的灵感策源地之一。 爱德华生命科学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成认为,中国拥有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之一,此前中国内地多地出台了政策稳外资外贸,修复并提振了外企在华投资发展的信心。 在华投资外企年内动作(部分)  士卓曼集团 ◆投下12亿元人民币开工建设士卓曼(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高端种植体产业化项目 戴森 ◆未来两年内在中国投资1亿英镑(约合8.7亿元人民币)用于本地化生产 松下 ◆在无锡投资3.5亿美元的新工厂项目开工建设,新增投资10亿元用于扩大产能、强化研发等。 欧莱雅 ◆在华成立首家投资公司 嘉吉 ◆河北粮油二期项目正式运营 阿斯利康 ◆泰州基地增资1.8亿元人民币 丹纳赫 ◆增资6,000万元人民币升级中国科创中心 今年前十个月内地实际使用外资表现(部分) 来源地 按年增长 韩国  106.2% 德国  95.8% 英国  40.1% 日本  36.8% 注: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商务部网站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