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朋友圈越擴越大 中國已與149國簽共建文件

Published at Oct 03, 2022 10:41 am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扩越大,中国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理念成果显著。其中,政策沟通持续扩大国际共识,设施联通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畅通不断深化贸易投资活动,资金融通逐渐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民心相通上亦取得瞩目成绩,为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五通」中,设施联通先行,贸易畅通着力,在全球疫情仍处高位、国际局势持续复杂变化的情况下,「一带一路」仍持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活力。 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2年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6.3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占比提高到31.9%。 商务部盘点「一带一路」2013年至2021年成果时表示,此8年间「一带一路」市场地位、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程度、互联互通水平以及交流合作效率均有显著提高。其中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73%。 「丝路电商」成为新亮点 据国家发改委透露,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对外贸易投资规模稳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贸易畅通中,「一带一路」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丝路电商」成为新亮点,沿线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一批海外仓在沿线国家建成投运。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丝路电商」伙伴国已经扩大到22个。 给世界之问以中国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对香港文汇报表示,「一带一路」9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世界瞩目的,对全球格局发生了非常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不仅改变着原来全球存在的丛林法则、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旧秩序,而且推动着世界经济走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化。 她指出,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一带一路」实际上正在解决全球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正在完善全球治理,正在解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给出和践行中国方案。 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香港文汇报表示,在全球化的红利蛋糕面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获利是有差距的。而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发展中国家便可借此机会紧密合作、发展经济,增加他们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使其发声更有力度,从而得以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9年来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铁路、港口等项目上硕果累累,不仅造福了当地人民,还让这些国家经济得以发展,经济基础夯实后与中国之间的合作深度和广度也将继续提升。」白明指出,9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基本上快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基线,互利共赢成效显著。   【专家解读】民心相通是根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对香港文汇报表示,「一带一路」的「五通」相互支撑,政策沟通是保障,设施联通是先行,重点是贸易畅通,而资金融通是支持,民心相通是根本。 「从政策沟通角度看,中国已与更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达成了共建 『一带一路』的共识。更为关键的是, 『一带一路』获得联合国多个部门的支持并写入决议中。」 带动沿线人民脱贫致富 她认为,基础设施匮乏是阻碍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一带一路」恰恰打破了这个瓶颈。以中老铁路为例,不仅对接了中国高铁网,更是泛亚铁路网的中线部分,帮助老挝从「陆锁国」变「陆联国」,带动沿线人民脱贫致富。 谈及贸易畅通,她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疫情等各种风险挑战也较大,但「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投资逆势增长。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7.5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9.8%,高出同期进出口增速5.3个百分点。 她称,资金融通上中国也功不可没,全球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在数十万美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此作出不少的融资支持与安排,发起设立了丝路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投融资平台。 她续指,民心相通近年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是衞生领域,疫情期间既有初期各国对中国的援助与支持,更有中国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数十亿的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各种抗疫物资与支持。 刘英认为,未来「一带一路」将与「三高」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一「高」,通过与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推动国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第二 「高」,是中国正在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来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第三「高」则是高品质生活,「 『一带一路』的核心目标一定是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帮助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 「一带一路」五通成果 政策沟通 ◆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今年以来,中国与阿根廷、尼加拉瓜、叙利亚和马拉维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摩洛哥、古巴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中国—非盟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 设施联通 ◆中欧班列连续27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累计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200个城市。 ◆截至目前,中老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通车,雅万高铁最长隧道全隧贯通,吉布提港铁路场站正式投产,瓜达尔港成为区域物流枢纽和临港产业基地。 贸易畅通 2013年至2021年: ◆中国与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73%。 ◆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沿线国家在华实际累计投资712亿美元。 ◆中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累计约1.08万亿美元,涵盖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 ◆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从占外贸总值比重的25%提升到29.7%。 ◆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430.8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6万个就业岗位。 资金融通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4家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通过创新融资机制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重要资金支持,涵盖交通、能源、电信等多个领域。 ◆截至2022年6月底,人民银行已在13个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与29个共建国家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民心相通 ◆今年以来,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阿根廷教育部续签教育领域交流协议。 ◆「鲁班工坊」等10余个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逐步形成。 ◆「丝路一家亲」行动持续推进。 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断健全 资金融通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金贤东日前介绍「一带一路」发展成果时表示,「一带一路」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断健全。成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MCDF)基金,10家国际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量、影响力稳步提升。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称,截至2022年6月底,人民银行已在13个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与29个共建国家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据悉,丝路基金于2014年成立,注册资本金400亿美元,后增资1,000亿元人民币。金中夏表示,为促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使用,人民银行一方面指导11家试点金融机构自主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目前规模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双边货币合作,大力发展本币债券市场。 金中夏指出,人民银行先后与国际金融公司、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开展联合融资。截至2021年末,累计投资70余国逾200个项目,承诺出资金额近60亿美元。 中欧班列成疫情下「生命通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透露,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7万列,运送货物530万标箱,重箱率达98.3%,货值累计近3,000亿美元。疫情期间,中欧班列更成为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生命通道」,与TCL、戴尔、联想、吉利、沃尔沃(Volvo)等一大批企业合作开行「定制班列」。2022年以来,已累计开行「定制班列」1,150列,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冲击影响。 覆盖欧洲全境通达24国200城 徐建平指出,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品类已由开行初期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逐步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53大门类、5万多个品种,涵盖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目前,中欧班列已铺画了82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逐步「连点成线」「织线成网」,运输服务网络覆盖了欧洲全境,形成了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