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載神器藏乾坤 數據分析助排兵

Published at Nov 19, 2021 11:27 am
秋日的清晨,山东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日照基地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几栋灰顶白墙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丛里,显得格外幽静。距此500米左右的海水训练场地,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运动员们在教练的口令下奋力划向远方,天空中不时掠过的海鸟,陪他们一起勇往直前劈波斩浪。各式各样的传感器、静立舱尾的数据采集盒,山东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赛艇上安装的「高科技」引起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注意。原来,这是中国科学院水上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研发的「赛艇实船运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在这里,科研院所为运动员提供运动生物力学测试,优化运动中的细节数据,令训练更为高效。●文/图:香港文汇报记者 殷江宏、胡卧龙 山东报道 山东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1988年创建于济宁市微山县,最初称为山东省水上运动技术学校。2013年11月,更名为山东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承担全省赛艇、皮艇、划艇、激流回旋运动项目的管理和相关优秀运动队伍的训练、参赛工作。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心现已拥有日照万平口和北海星岛湖两大训练基地。 东京奥运会上,山东水上中心为国家队输送了12名运动员,据山东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书记张祥府介绍,水上运动近年来已成为山东的优势项目,山东选手夺得亚运会、全运会金牌数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目前山东籍运动员已占国家皮划艇队总人数三分之一左右。 中科院研系统 实时记录参数 「相对于传统的运动训练和选材,力学测试的最大突破是运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把以前只能借教练员肉眼观察的技术问题通过电子手段以数字和图像的方式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教练员更好地因材施教,缩短运动员的成才周期。」中科院水上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负责人刘扬说。 中科院水上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早在2006年就开展该项研究工作,现在使用的已是第二代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实时记录运动员每次划桨的桨叶幅度和深度、桨下力量、身体关节顺序等重要赛艇技术参数,并结合视频影像分析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技术改进的建议,为一线队伍备战提供科技支撑。目前此系统已陆续在山东、陕西、湖北、贵州等多个省级专业运动队使用。 据刘扬介绍,「第二代系统最大的变化就是使用了我们最新研发的传感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安装和拆卸都很快捷,以前我们的系统一天最多只能测试一至两条艇,现在一天测试十几条艇都没有问题。」 「从技术方面来说,山东的运动员总体还是比较规范的,动作也比较流畅。」刘扬曾专程带队到山东进行冬训和夏训测试,其中冬训测试以单人艇为主,用以提升个人技术;夏训则以多人艇为主,主要是选拔多人艇配艇组合和桨位优化组合。 刘扬表示,「这个系统对于多人艇的配艇帮助更大,谁的用力更加适合领桨、谁更适合跟桨、谁的节奏更好……测试数据对于教练的排兵列阵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科技支撑训练 针对性补「短板」 据山东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晨光介绍,以前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主要凭借教练的经验口传身授。中心从2015年起先后和中科院水上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水上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合作,引入生物力学测试等高科技手段,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和评定,使选才和训练更为科学。 「比如东京奥运会冠军孙梦雅,在2016年测试时就发现其具备世界一流运动员的潜力。我们根据她的身体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刘晨光表示,孙梦雅从进行专业训练到取得奥运冠军只用了5年时间,这在世界上并不多见。 据孙梦雅的教练景影介绍,2016年孙梦雅刚到省队时并未受过专业的体育训练,凭借多年的从业经验,他第一次见到孙梦雅,就觉得这个15岁的小姑娘是个「好苗子」。而景影的直觉亦被队内的测试数据证实。「孙梦雅的10秒和30秒最大功率表现基本持平,高强度耐受能力亦比其他运动员要好。她属于四肢比较有力量的运动员,但踝关节和髋关节的灵活性是她的短板。经过大量的专项训练已有所改善。」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