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步行徑日報」 龍城歷史路上尋
Published at Nov 11, 2021 11:59 am
土瓜湾牛棚艺术村附近,有一唐楼群名为十三街,那里颜色特别耀眼,外墙七彩缤纷,是近年的文青「打卡热点」之一。随着屯马线开通,来往当区更方便,九龙城区的特色建筑和旧区历史再成为热话。近年,有社福机构设计了全长6.5公里的九龙城主题步行径,横跨九龙寨城公园至红磡圣母堂,并与市民和设计师合作,以参与设计方式让市民共同美化步行径上原有的公共设施,又加智能及互动体验设施,鼓励市民多健步。早前,十三街附近一带的步行径路段已完成,以艺术创作为旧区增添生气,期望市民透过参与步行径路线之深度游,发掘这旧区之美。●采、摄: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美婷
「跃变·龙城——九龙城主题步行径」由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获市区更新基金资助营运,项目由2018年开展,为期6年,全长6.5公里的步行径分为五路段,每路段约1公里,分阶段落成。步行径以九龙寨城公园作起点,途经宋皇台、土瓜湾,并以红磡圣母堂作尾站。各路段均有不同主题,旨在连结区内居民,促进九龙城的历史保育和艺术文化推广等,令九龙城在重建及大型基建落成之际,仍能保留昔日的社区人情。
公众设计街道地砖
以「社区艺术 牛与十三」为题的路段三工程早前率先完成,当中,牛即指牛棚艺术村;十三指唐楼建筑群十三街,牛棚和十三街均是土瓜湾区有特色的地标之一。路段三以宋皇台道及北帝街交界的屋苑傲云峰为起点,途经牛棚艺术村及煤气鼓,至九龙城渡轮码头。
走上路段三,我们要先成为「低头族」,细心留意街道地砖,会发现部分地砖被换成金色图案的砖块,这些砖块的设计充满了九龙城区地道风味,有圆形的地砖刻画着牛棚艺术村;有的方形地砖上有数只Q版的龙图案,可爱的造型不禁让人驻足欣赏。
这些地砖的设计是步行径美化项目的一部分,机构透过举行艺术工作坊,教授参加者以「九龙城的回忆」为题制作光雕和纸雕灯作品,透过市民的参与式设计,从中收集公众意见。「跃变·龙城」工程经理陈咏琳表示:「我们收集街坊完成的作品后会交给设计师作微调,其后便有机会成为步行径路段中的艺术装置,是次地砖的设计意念也是来自街坊工作坊的作品。」
加装长者友善设施
除了地砖外,路段三部分灯柱、花盆和栏杆等也进行了美化设计,除了方便游人识别步行径路线,也为当区增添生气。在步行径上还有一个瞩目点——长者友善座椅,它由今年初已摆放在牛棚艺术村出入口旁,6张座椅设计新颖形状独特,是附近街坊聊天「打趸」的好去处,这座椅也是主办方透过街访获取居民的意见后,把意见落实于步行径的改善措施上,继而衍生出来的长者友善座椅的概念。「跃变·龙城」传讯及推广主任伍丽微说:「有居民向我们反映社区上的休憩、遮荫设施不足,长者友善元素较少,我们就把意见投放在步行径的硬件设施更改上。」
长者友善座椅经过数次的改良,形成现在设计的模样,「跃变·龙城」工程经理陈咏琳向记者分享到座椅的设计过程:「最初我们先用硬卡纸皮制作样品,给公公婆婆试坐后,再调整座椅、扶手的高度和靠背的角度。」最终的长者友善座椅,以黄、蓝、棕色作主色,更贴心地添加供长者放柺杖的挂钩。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看「步行徑日報」 龍城歷史路上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