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攜手促產學研 港生科成果轉化提速

Published at Nov 17, 2022 08:39 am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报告亦提及推动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香港创科业界对国家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感到十分雀跃,认为本港有多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学科研达世界水平,本港亦是全球第二大生科公司集资中心,本港在培育及发展生物科技方面极具优势。 本港生物科技初创公司「新发病毒诊断公司(EVDL)」,伙拍香港理工大学,在香港大学的支持下开发出多重核酸检测系统,并正透过内地合作伙伴进行临床试验及商品化。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刘乐庭博士盼望今后香港与内地可以进一步增强产学研的合作力度,加快本港生物医药科研成果早日转化「落地」。◆香港文汇报记者 曾业俊 作为本港少数有能力自设厂房实现量产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刘乐庭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指出,港生科初创往往难以独自「转化」科研成果,两地合作可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循环,亦与国家科教兴国方向不谋而合。 刘乐庭表示,大学研究得出一、两个成功个案,已足够用作概念证明。但当要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商品时,就要面对生产、量化的问题,整个过程已经不是大学实验室可以解决。转化过程要结合很多不同专业及庞大资金,如建厂及生产、时间冗长的临床试验,这些过程都是本港大部分生科公司难以面对的。当一项科研成果无法量产推出市场,市民不能使用之余,公司亦无法赚取回报,只能沦为一篇论文。 就行业出路,刘乐庭认为,内地有符合欧盟CE及美国FDA认可的生物制剂厂房,同时还有庞大的防治使用市场,两地合作可以加快生科成果「落地」及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循环。香港有大湾区支持,可以结合深圳、广州以至其他湾区城市的工业力量,一齐推动行业产业化。他以EVDL为例子指出,该公司就因为与航天神舟生物科技(SBT)合作,为产品在内地的临床试验和注册提供财务和人力资源,并通过SBT的网络分销,把该公司在针对新出现的病毒和细菌的多重快速诊断技术的研发成果,透过SBT在内地的网络支援临床试验的优势,把研发成果商业化。EVDL除了在本地设有全港首间分子试剂生产厂房,更于深圳坪山设厂,以满足国家14亿人口所需。 刘乐庭续指,香港的生物创科行业需要与内地及大湾区多元接洽,包括人才、资金及生产。与此同时积极培育新一代科研人员,教育及推广新发展理念,为青年一代提供足够机遇及发展空间。生物科技和教育息息相关,香港多间大学早已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开设分校,帮助国家培育人才,产生协同作用。 生物医疗 须自立自强 对于中美角力由芯片行业扩展至生物科技领域,刘博士指出,该行动正反映生物科技行业具重要战略地位,中国更需要加强此领域的发展。从新冠疫情可见,无论药物、诊断或医疗工具,都会因为突如其来的世界性变故而短缺紧张。例如疫情前购买生物安全柜只需一个月到货,但现时需要六个月,因为全世界都抢购。 刘博士强调,生物医疗产业是一个重要行业,亦是国家战略资源的一部分,与人民健康及国家根基息息相关。生物科技还作为新兴行业,可以培养大量技术人才,因此国家的生物科技发展必须达到高水平、以及保持高度自主性、自主研制、自立自强。 至于对香港特区政府的建议,刘博士认为,虽然香港在资金上有优势,但特区政府在带动整个生物创科行业的转化过程上,可以做更多,建厂量产所需资金动辄是建大学实验室的十倍至一百倍,并非大学有能力负担,一般私人企业亦难以在「乜都无」的情况下尝试。如果特区政府可以在基建方面投入更多,或引领私人资金投入,对支持整个生物科技研发相当重要。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