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海上「牧場」 精準投餌防污

Published at Nov 16, 2021 01:45 pm
在山东烟台四十里湾海域,一座大型钢铁「巨无霸」静静地矗立在大海中央。这是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茫茫大海间,总占地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耕海1号」傲然挺立,成为新地标。与传统海洋牧场有所不同,「耕海1号」首次将智慧渔业、海洋文旅、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功能有机结合,配备自动投喂、环境监测、船舶防碰撞等系统及无人船、水下巡检机械人等全球领先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的生态养殖新模式,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了80%以上。 香港文汇报记者 殷江宏 山东报道 从码头乘船8分钟左右,即可到达「耕海1号」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由3个大小相同的、直径40米的圆形子网箱旋转组合而成,3个子网箱犹如3朵花瓣,构成直径80米的「海上花」概念。 「平台上每朵『花瓣』养殖体积1万立方米,总养殖体积3万立方米,相当于14个国际标准游泳池的水量。每年可增养殖优质海水鱼类20万尾,年产约15万公斤,养殖品种主要以斑石鲷、真鲷、黑鲪等优质海水鱼为主。」据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贾莹介绍,「耕海1号」采用钢质坐底式结构,总投资6,700万元(人民币,下同),由山东海洋集团投资建造,于2020年7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同年11月,「耕海1号」养殖成功的斑石鲷、真鲷和黑鲪,陆续开始投放市场。 自动投饵人工成本降六成 海洋流向复杂多变,抛撒的饵料极容易被海水冲走,「耕海1号」的智能投饵系统,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有机结合,通过对水流、风浪等数据进行分析,实时调整投喂位置、距离、下饵速度,实现了精准投喂,可降低80%以上的饲料浪费损失,减少60%以上的用工成本,整体养殖成活率达到98%,出品与质量安全检测各项指标远优于国家标准。 据贾莹介绍,整个自动投饵系统由饵料仓、供料系统、动力系统、分配系统、喷洒系统、控制系统6套子系统组成,3口网箱均匀布置12个投喂口。她举例说,「投喂系统由旋转供料器、分配器、管道和鸭嘴形喷射器组成,其中管道内衬为食品级材料,防止对饵料产生污染。」 据了解,「耕海1号」的投喂系统因饵料质地松软,管路弯曲半径必须保证8倍弯曲,否则,饵料被打碎无法达到喂鱼效果。以往的深海网箱项目均采用PE(聚乙烯)材质设计管路,不仅无法满足施工进度,大量8倍弯曲的加工费用亦远超出成本预算。项目组成员与建造方共同寻找新办法,很快制定了创新替代方案。新方案采用了内附UPE(超高分子聚乙烯)涂层食品级橡胶软管设计投喂系统管路,不仅符合要求,安装速度也非常快,在降低生产团队安装难度的同时,节省了大量安装费用。最关键的是,这种创新方案完全符合项目进度要求。 全天候监控水面险情功能 「耕海1号」还使用了船岸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船岸一体化通讯、水面智能落水识别报警、人脸识别游客管理、人员定位系统及巡检装置等功能。 「水面智能识别报警系统,能够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监控水面险情功能。」贾莹表示,在恶劣天气时,系统可以通过红外摄像机获取夜晚、浓雾等条件下的热成像视频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全天候不间断地监控水面险情,同时还具备无人值守功能。 在「耕海1号」上,5G通信技术无处不见。工作人员不仅通过5G进行海陆通信,实现水上视频传输,还在水下布放大量传感器,实现对水质环境亚毫秒级的水下视频及水质监测数据收集传输,满足5G+海洋牧场应用扩展能力。而水下环境监测、水下巡检功能的实现,亦依托于5G技术的应用。 此前,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现代海洋渔业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的4户海上试验基地相继落户「耕海1号」。目前,已启动与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联合开展四十里湾海洋牧场海域本底调查和生物资源养护与增殖技术研发工作。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