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武師》 致敬動作片幕後武行 搏命奉獻永不言敗 成就港片黃金時代

Published at Nov 16, 2021 01:44 pm
香港动作片的盛极时代,留下无数经典影片为观众津津乐道,也令不少演员名留青史。然而在背后,有一群人默默无闻地承担了危险、高难度的戏份,却无缘在影片中展露面容。「武师」一词,便概括了他们所有人的名字。近日上映的纪录片《龙虎武师》,聚焦了这群幕后工作者,令他们现身大银幕,面对观众亲身讲述是如何秉持「Never Say No」的信念,为电影拚搏却鲜为人知的秘辛。他们是香港的龙虎武师,是看似身怀绝技,却也是血肉之躯造就的凡人。 ●文、摄:黄依江 纪录片《龙虎武师》是由内地导演魏君子执导、钱嘉乐担任监制。导演用两年多的时间,先后访问了近百位香港武行前辈,如洪金宝、成龙、袁和平、程小东、甄子丹、徐克、刘伟强、钱嘉乐、元华、元武、谷轩昭、梁小熊、火星等等,是首次全方位揭秘香港龙虎武师长达70年风云变幻的一部纪录片。 武师们大都清楚记得自己曾在什么影片中替过哪位演员、完成了哪些动作,甚至可以指影片中短短几帧快到看不清面孔的画面说:「这个人其实是我。」片中受访者之一的元武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对我们替身而言,这部纪录片是一个安慰。虽然观众不会认识我们,但它给了我们一个在影院里见到自己和回味过去的机会。」 笃定信念对抗恐惧 在电影《A计划》中成龙从15米钟楼跃下、《省港骑兵》中元武从商场高层背朝下摔向底层的溜冰场、《龙的心》里钱嘉乐从3楼撞破玻璃出来并跌落在地……在没有特效的年代,这些惊险场面全都是靠武师「血肉相搏」,正式开拍前会采取简单保护措施进行尝试,但到正式拍摄,便没有什么保护措施了。武师并非没有恐惧的圣人,面对危险惊怕是自然的反应,他们只是以笃定的信念去抵抗。钱嘉乐说:「最记得周师傅(元武)同我讲过,当遇到危险动作,一定要想怎样做才能成功,而不是怎样会失败。有时一旦你想像了失败的可能,你就真的会断腰断骨。」 演员梁小熊表示,武师能否完成动作都是靠自己的经验,还有对自己功力的信心:「每个动作都有技巧,危险的位置要知道如何化解。受伤是很正常的,我们只求度过那个最危险的Moment。」京剧戏班出身的元武则将化解危险的技巧称为「范儿」,意指唱念做打的要领与窍门:「找到那个『范儿』,把受伤当做理所当然,就不会总是想着失败,也就不会感到害怕了。」 累积经验成长晋升 动作电影开始出现时,其中的武打演员大多来自于戏班,「武师」一词亦是来源于京剧。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袁小田才成为首个在电影中挂名的武术指导。初出茅庐的「武师仔」由零开始,经历做替身直至晋升武术指导,至少需要5至7年时间。导演的剧本中,但凡涉及武打场面,通常只有「打、小打、大打、武术指导自度」的简单描述,武指需根据剧情需要以及拍摄现场情况设计武打动作,填补这部分空白。火星(原名︰蒋荣法)说:「很多武师的动作太快,摄影师跟不到,不知道怎样去拍,所以后来我们就开始自己拍,甚至自己剪接,效果就好了很多。」武术指导兼任编剧、导演的职责,这才慢慢有了「动作导演」这一称谓。 武师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看师承,另一方面便是要积累足够晋升的专业经验。「从武师到动作指导,我走过的路,大哥们都走过。」但钱嘉乐坦言,在武师行业中,并非所有人都能继续发展,能像洪金宝、成龙这样成为知名演员、导演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更多人直到退休仍是默默无闻地做着龙虎武师。「我很想用这部纪录片让大家知道,这行业还有很多人,成绩也不是只属于一两位。」 保留港产动作片精神 「打戏要多花样,观众才会看得过瘾。斋打就没意思,要用多些道具,有环境堆砌、有爆破就更好。」火星说︰「动作片鼎盛时期,武打戏份亦不断迭出,武术指导必须要不断创新,有时还会在危险系数上互相『攀比』。」梁小熊回忆:「我们有时见到别人的戏:咁都做到?然后自己拿到剧本,就参照别人的动作,再加难度进去,出来的效果就会更好、更新颖。那时真是好癫!」而到今日,危险动作戏不再像从前一样需要「搏命」,而是可以电影特效进行辅助。 火星感叹,现在不仅没有了以前那种需要,那一代咤咤风云的人也已老去:「我们以前会打的招式,现在新一代的武师已经做不到了。」 钱嘉乐表示,现在也不再有演员愿意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拍法去拍打戏。在拍《使徒行者》张家辉与古天乐的枪战时,尽管大部分使用特效辅助,他还是想保留一些实景:「我希望有架车去撞开紧枪的古天乐,他听到感到很不安,我就让替身先示范给他看,如他感到安心才做。」用这样循循善诱的方法,他无非是想尽力保留少少八十年代动作片的感觉:「美国、日本、泰国动作片特效都非常先进,香港动作片要超越,无法只靠特技,而是要把科技和从前武师实拍的精神结合,才会有自己的味道,我们改变了拍戏的方式,但还是要保留和延续那种精神。」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