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湯顯祖走向世界 「東方莎士比亞」背後的人文中國

Published at Jan 27, 2023 09:32 am
作为和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齐名的世界文学巨匠、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以情入梦,借梦抒怀,透过汤显祖的戏梦人生,西方读者与观众如何走近人文中国? 《汤显祖传》英文版最近出版,其作者南昌大学教授、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协会会长朱虹,及该书序言作者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分享了他们对于汤显祖的文学成就与历史影响及其对于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用的见解。◆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尉玮 综合中新社报道 图:中新社、新华社 《汤显祖传》(英文版)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部记录中国文学巨匠汤显祖生平事迹与成就的全英文版传记类译作,乃是基于朱虹《情里梦里汤显祖》一书所进行译作的。朱虹在书中采取了一种线性的叙述方式,记录了汤显祖早期在故乡江西临川的童年生活、家世背景、受教育经历,中期坎坷漫长、跌宕起伏的为官生涯,以及后期去官还乡,归隐投身创作的人生全过程,加之对汤显祖及其作品的深度解析,为读者呈现出一位正直豁达、性情真挚且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大师形象。 麦克法兰分享道,汤显祖的作品和相关事迹直到近年才开始在西方大众层面有所传播,之前了解他作品的外国人主要是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翻译并出版《汤显祖传》这部详细刻画其生活和生平的传记,增加了广大外国读者对于剧作原作者及当时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另外,不同于大多单调赘述人生历程的人物传记,本书在学术方面也有一定价值,可供海外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考,有利于更深层次的研究。」 以戏曲救世 用至情悟人 汤显祖的成就远不止戏剧,更在其哲学思想、人文关怀和人格精神上。在朱虹看来,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以情入梦、借梦抒怀,他将人生慨叹、仕途感悟、精神梦幻诉诸笔端,充分表达出对社会公平、人间正道、爱情自由、婚姻幸福等的追求与向往。而这些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永恒向往,符合不同时期的中西文化共同价值导向。正因如此,在人类文明的苍穹下,汤显祖其人其文,才得以光耀千秋——无论东方与西方、古代与当下。时至今日,汤显祖身上仍有许多闪光之处值得发掘与纪念。 「关注人情,尊重人性,是汤显祖精神世界最为后人所崇仰认同的文化价值。从根本上说,文学发展历程与人性同步;作品越体现出人类本性,就越能与读者的感情相通。说到底,汤显祖呕心沥血写出『临川四梦』,意在以戏曲救世、用至情悟人。借梦抒怀,正是其对至情、至真、至善、至美的认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使汤显祖的作品体现出超越时空的思想探索与人文关怀,生发出当代性意义。」 朱虹特别点出,汤显祖钟情于戏曲,但在纯粹的艺术追求外,他还一直抱持着知识分子的理想。「他的早年理想,是儒家式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而此后尽管仕途坎坷,他依然不失爱国忧民之热肠,总是葆有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在苦闷逼仄的时代环境中,努力践行自己的理想。世间冷暖,情里梦里,汤显祖从来就没有走向缥缈虚无。他为后人所推崇的『至情』,绝不是沉溺于个体的、小我的『唯情』,而是寄寓着社会性的、大我的人道关怀。 」 汤显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然而一直以来,与莎士比亚拥有诸多中文译本相比,汤显祖作品的英文译本却较少。 「我们应该承认,当前汤显祖还没有莎士比亚在世界上的影响大,『临川四梦』也没有像莎士比亚作品那样被广泛传播。」朱虹说,但这种情况在近年来开始有所改善,「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举办了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可以说掀起了一股『汤显祖热』。2019年4月,海外首座牡丹亭在莎士比亚故乡英国斯特拉特福建成;9月,俄罗斯彼尔姆的牡丹亭建成。牡丹亭被称为汤显祖戏曲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他希望通过《汤显祖传》(英文版)一书的出版,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汤显祖,同时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更多汤显祖作品、更多江西文化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作出更大贡献。 透过译介促深层文化交流 麦克法兰也认为,在深层次的跨文化交流中,出版物依旧是有效的方式之一。「想让外国人深入了解中国的思想、文化、历史,选择优质的图书进行策划、编辑、翻译和出版非常重要。几年前,我与同事共同在英国创建了剑桥康河出版社,旨在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桥梁。我们与中国商务印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合作了很多图书出版项目。」在他看来, 中国人对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了解,其深度和广度远远大于英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了解。《汤显祖传》(英文版)多层次、多维度地纳入了汤显祖的文学成就以及他所在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这能让全球的英文读者通过更加完整的方式了解中国的文学和地方文化。「这个出版项目也引起了西方多个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作家和艺术家等对中国传统戏剧的研究兴趣,从而积极推进中英两国在文学、戏剧、音乐上的交流。 」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