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回潮或解遺而無傳窘境
Published at Oct 24, 2022 01:39 pm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从而将非遗保护上升到法律层面。相关法条将口头文学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曲艺美术、医药历法、礼仪民俗、体育游戏等各民族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非物质传承作为重点保护对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十几年过去了,曾经风头一时无两的各级非遗传承人们,多陷于沉寂。对他们而言,即需担负着传承非遗的使命,又在为后继无人而深感忧虑。
许顺爱是在2015年被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批名录「韩服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在随后的多年时间里,许顺爱也曾希望在学艺者中物色接班人。但最终她的梦想,仍然败给了纷杂的世界。事实上,除了许顺爱之外,其他非遗传承人,亦遭遇相同情况。非遗现时保护仍以政府支出为主。对大多数人而言,枯燥、收入低。「遗而无传」是最大困境。
时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去年表示,截至当时共认定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1,557项。官方成绩和保护决心自然不容忽视。但被动的保护,并不是政府可借以为百姓谋福利的良性资产。
随着近年来,国风回潮,在内地网络上,汉服、甲胄、弓箭、陌刀等早已消失在现代生活中的传统物件,正逐渐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民族历史文化元素。这显示,中国数量庞大受众群体,有能力将民族历史元素进行增值变现。各地政府或可尝试结合当地非遗资源,按难易程度和可接受能力,在各级学校进行社团建设,以培养基础传承人群。考虑挑选有市场的项目,辅以政策扶持引导,逐渐将之转化为健康的行业或产业,进而解决当地百姓生计问题,总会更为有的放矢、更为实在一些。◆香港文汇报记者 于海江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國風回潮或解遺而無傳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