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尋找老兵 拍照定格英雄瞬間
Published at Nov 30, 2022 02:47 pm
一个老兵的故事是经历,百名老兵的故事就是历史。李长森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老兵搜寻人。自2017年开始,李长森开始寻访老兵,至今已为268名老兵拍摄肖像,整理出长卷3幅,画册1本。每逢「八一」建军节、「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日」这些重要节点,李长森都是最忙的。「原定的100件抗美援朝纪念衫已经发完了,又增定了20件。在拜访抗美援朝老兵的过程中,会不断得到关于老兵的新消息,纪念衫发放得就很快。」李长森向香港文汇报记者表示,明年就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了,他想赶在70周年这个时间点前,将能找到的抗美援朝老兵拜访一遍,告诉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我能做的很少,就是为他们拍一拍照,留下他们的故事。」 ◆香港文汇报记者 林凯 吉林、长春报道
李长森生长在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8公斤的设备,一上午辗转四地,这是67岁李长森的工作常态。今年是李长森寻访老兵、拍摄老兵肖像的第5年。
为老兵拍摄肖像
「我寻访到的时候,有些老兵只能平躺在床,和我嗯啊呀地交流,脚上挂着点滴,我带的纪念衫已经没办法给他穿上了。」9月14日,李长森寻访到老兵李正祥时,已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我将纪念衫铺到老兵胸前,勳章放到纪念衫上,为他拍照。」李长森希望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再一次感受到老兵的荣光。
在5年前的一次寻访老兵的活动中,李长森被老兵讲述的故事所感动,开始了为老兵拍摄肖像行动。
家人对李长森的做法很支持,不开车远行是家人的唯一要求。「我们一家都是党员,都很支持。但是毕竟年龄大了,身体不如从前,所以女儿要求不能开车走远。」李长森表示,大半个吉林都走遍了,但由于身体原因,最远一次寻访也只是坐高铁跨省到了辽宁沈阳。
通过多年寻访,李长森将老兵肖像,整理成老兵肖像长卷。「三幅长卷分别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主题,每卷长1.2米宽15米,共计展示100名抗战老兵。」
寻访工作不能等
「年龄最大的老兵108岁,最小的也有89岁了。今年一直在抢时间,到年底,今年预计拍摄的老兵数量会超过100名。」随着寻访的深入,李长森愈发觉得这项工作十分紧迫。「在寻访中,我有时会感到很惋惜,不是因为找不到人,而是因为『来晚了』。」
2017年11月份,李长森得知老兵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顶着风雪前往老兵家中,到了老兵家中才得知老兵已经「归队」了。「当时只差一天。老兵的位置已经打听好了,去敲门,是子女开的门,告诉我,老人在昨天离世了。」李长森向香港文汇报记者表示,那次寻访一直是心中的一大遗憾。「这个世界给老兵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做的这项工作一刻都不能等。」
很多老兵记忆力丧失
每逢纪念日,李长森总会回访探望老兵,为老兵带上纪念品,补拍照片。「有一次去回访,因为第一次拍摄老兵没穿军装,就想着再为老兵补一张军装照。到那敲门敲了很久,后来把对面的邻居惊动了。邻居告诉我,老人已经去世了啊,家里没有人。当时就感觉特别心酸。」李长森感叹道,「当年参加抗战70周年阅兵的6名吉林省老兵,如今只剩2位了。」在李长森寻访过程当中,每次传来「归队」的消息,都让李长森紧张的弦又绷紧几分。
随着老兵们的年龄增长,采访愈加困难,「很多老兵的记忆力已经丧失了,部分老兵或是讲不了话或是听不清,与人沟通能力在逐步丧失。」
「山上的金达莱花,今年谢了,明年还会开。长白山的积雪今年融化了,明年还会下。老兵不一样,老兵一旦走了,就没有机会了。所以,这四年当中,我没有出去拍过风光片,一直把镜头对准老兵。」——吉林退伍老兵李长森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老兵尋找老兵 拍照定格英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