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景欠環境 鋼業縛手縛腳
Published at Nov 30, 2022 02:45 pm
土地面积狭小的香港,一直被认为不适宜发展重工业,但香港原来有钢铁厂默默耕耘,为香港打造这项产业发展创造了想像空间。香港文汇报访问相关钢铁厂,他们有着发展绿色炼钢、场外预制钢筋组件的蓝图,希望服务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帮助香港提速建屋。不过,由于土地使用规划、批地期间等问题,他们面临发展难题。关注本港工业发展的立法会议员洪雯今日(26)在立法会会议上提出有关土地规划和工业企业发展的书面质询。她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希望特区政府支持工业发展,要更体恤业界痛点,做到规划先行,致力纾解业界进行投资决策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并提供长期支持「做大个饼」。香港文汇报就有关个案向特区政府有关部门查询,惟至截稿前仍未有回覆。 ◆香港文汇报记者 黄子晋
洪雯:政府应规划先行「做大个饼」
土地使用规划、批地政策影响产业发展,尤其是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的钢铁产业。立法会议员洪雯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说,特区政府需明白很多工业的发展都涉及长远投资,需要以长时间构建产能、开拓市场,故若要更好支持工业发展,定要更体恤业界痛点,做到规划先行,致力纾解业界进行投资决策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并提供长期支持,致力「做大个饼」,让香港的工业、企业得到适当保护,才能做到真正「增量公平」。
最新一份施政报告希望推进香港「再工业化」。洪雯关注香港钢铁产业发展,她说,香港本地的钢铁产业有很大发展空间,除了发展局早前已预计香港未来数年的建筑总产值将增至约每年3,000亿元水平,反映香港未来对钢铁的需求很大外,香港稳定的电力供应,亦有助保持本地生产的钢材质量,而本地出厂直送钢材的模式,则能纾解疫情下内地与香港的供应链不如过去顺畅的情况。
洪雯早前走访香港的钢铁厂,了解业界诉求。她说,因应广东省早于多年前已淘汰以废钢来炼钢,以免有技术不到位的厂房造成污染,故现时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都没有一间以废钢来炼钢的工厂,香港有钢铁厂希望利用香港容许炼钢的政策空间,计划购置全球先进的电弧炉,从香港以至粤港澳大湾区各内地城市收集废钢,绿色再生。若计划成功,有望大量减少碳排放,显著改善大湾区的环境。不过,有关计划却因特区政府对屯门西的土地规划一直未有定论,令企业不知何时要搬,不敢投资。
「特区政府一定要体恤钢铁等产业都涉及长远投资,或许开设一间餐厅、发型屋可以只签3年、5年租约,但重工业需要以长时间构建产能、开拓市场,投资回收期长,而他们的大厂房有很多重型设备,搬迁及物色新厂址时十分困难。」洪雯说,她今日会在立法会会议上提出书面质询,要求特区政府关注土地使用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谈到场外预制钢筋组件等产业,洪雯说:「扎铁工人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我有一位朋友是扎铁工人,他因意外断了两只手指。」
她认为预制组件等新兴建筑法不但能够减少对工人的依赖,把这些辛苦的、危险的、需要大量人力的工序搬至工厂做,亦能减少浪费以传统人手扎铁所产生的边角料,并配合香港未来提速建屋所需,值得特区政府继续支持,但当前的批地政策,未能充分配合重工业发展需要。
「每次短租几年,哪有人投资」
洪雯认为,全球各地政府对发展重工业的批地,一般都不会以短短几年的方式续租,认为有关做法明显行不通,「当每次只短租几年,哪里还会有人来投资这么大的厂房,购买这么多设备。……一间工厂的搬迁往往历时几年,还有很多东西是不能搬的,拆卸便废掉,人家又哪里找土地?」
「政府应适当延长批地期限,譬如参考新加坡政府会以30年期等批地,支持当地工业发展。若你想批出土地几年后,又收回重新bit(招标)一次,这种思维难做『再工业化』。」洪雯表示,若想让更多企业投身钢铁产业,建议特区政府设法觅其他土地作招标,「做大个饼」才能做到真正「增量公平」,否则只算是「低效公平」。
土地规划欠清晰 厂商投资有顾虑
绍荣钢铁常务董事庞超贻日前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绍荣钢铁近年一直部署投资逾10亿元在屯门踏石角发展绿色炼钢,希望从大湾区内地城市回收废钢在港炼钢,再销回大湾区内地市场,不仅可以有助减少碳排放,亦有助发展香港绿色炼钢产业。不过他表示,虽然绍荣钢铁已有土地,但碍于特区政府多年来仍未清晰确定会如何将该区重新规划,令他们对落实有关项目感到犹豫,期望特区政府及早清晰公布影响产业长远发展的土地规划,让企业对如何投资都有所指引。
绍荣钢铁在踏石角的厂房占地约10公顷,包括轧钢厂房等,一直为本地的房屋建造及基建发展提供钢筋等钢材,每年产能达75万公吨,在本地的市场占有率逾四成。庞超贻说,随着社会不断重建住宅、发展基建,建筑物拆卸等工程每天不断产生大量废钢,若能妥善回收重新炼钢,数量足够支持相关产业构成循环经济。
冀拓绿色炼钢 服务整个湾区
他指出,国家一直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早前亦在广东省淘汰落后、污染较为严重的钢铁厂,因此绍荣钢铁一直部署投资逾10亿元在踏石角发展绿色炼钢,希望将废钢熔化再铸成钢筋绿色再生,大量减少碳排放,并服务整个大湾区。
不过,虽然绍荣钢铁的踏石角厂房已有足够土地发展绿色炼钢,但因特区政府一直未能确认该区的土地规划,令他们对投资有关项目有所犹豫。庞超贻说,上几届特区政府一直表示研究将屯门西包括踏石角一带重新规划发展,譬如有可能将他们的厂房迁至龙鼓滩,说了已逾10载,但至今一直未有清晰定案。
「我们一直有计划投资发展绿色炼钢,建厂需时约两年,而回本期一般要8年至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若无一个很清晰的土地规划时间表,我们决定是否要投资时会好犹豫,担心兴建到一半,到时又要再搬,或者建成后,但仍在回本期内,又要再搬,纵使特区政府能提供合理赔偿,建厂亦涉及很多精力和心血的投入,不是说可以赔多少钱,就可让我们有信心去做!」庞超贻如是说。
他期望特区政府能尽快公布该区的土地规划,包括会否实行龙鼓滩填海计划,是否需要他们迁厂,及有否时间表等。
正在新加坡考察当地钢铁产业发展的庞超贻又表示,看到新加坡政府已为当地的钢铁回收产业制订了不错的环保规范及发牌机制,建议特区政府亦应早日完善香港的回收产业政策,包括研究发牌规范等,相信将有助提高相关作业场所的环保及安全意识,亦能有助更有效利用土地等资源。
地皮短期租约 阻碍产业发展
使用预制组件有助建屋提速、提效,沪港联合集团旗下的万顺昌有份在港经营场外预制钢筋组件业务。该集团执行董事刘子超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说,有关业务可帮助有效缩短建筑地盘施工时间,然而特区政府在以公开招标形式批地支持业界设厂后,却坚持以短期租约形式续租出地皮,未能顾及业界设厂的投资额庞大及投资回收期长的情况,长期不利于有关产业发展。他期望特区政府能研究以较长期的租约方式续批地皮,或觅地予业界发展钢铁制造产业园。
香港建造业工人老化问题严重,合资格地盘扎铁技工愈来愈少,若沿用传统的建筑方式,难以为建屋提速、提效,故特区政府近年鼓励建造业使用预制组件,并批地支持钢铁业界在本地设厂,让有关厂房能每天按照建筑地盘最新的建屋进度,利用自动化技术量身订制不同组件,然后随即供应予地盘。
刘子超说,万顺昌看到预制组件除了能够为建屋提速、提效,节省人手,产业发展前景开阔,亦有助减少建筑地盘内的一些具风险的工序,减低职安风险,更可减少建造过程中产生的隐含碳排放,符合未来社会发展所需。
万顺昌2014年成功透过政府招标,获批青衣一幅土地用作兴建制造场外预制钢筋组件的厂房。刘子超说,他们投资约1.4亿元兴建厂房,加上购入所需机械等设备,总投资额约2.6亿元。
不过,特区政府支持业界的批地政策,却未能让万顺昌「高枕无忧」。刘子超说,该青衣厂房用地的首份租约为期6年零9个月,并于2021年获续租两年至2023年8月,但根据最新一份租约,租约期满后,厂方只能每隔3个月与特区政府续租。他更担心的是,特区政府或于租约期满后重新收回地皮作公开招标。
投资回收期长 收地血本无归
刘子超认为,有关做法未能顾及业界设厂的投资额数以亿计,以及投资回收期长的情况。他坦言,虽然扣除租金及人工后,该青衣厂房自营运至今「一直蚀本」,当然谈不上回本,却仍十分看好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但万一特区政府收地重新公开招标后他们未能中标,势将血本无归。
他认为有关的政策会影响业界在港进一步投资设厂的意欲,期望特区政府研究以较长期的租约方式续批地皮,让业界放心加大投资,以及研究觅地与业界发展打造钢铁制造产业园,并继续推动建造业界采用建筑信息模拟(BIM)资讯平台,以配合预制组件的发展,致力支持建筑技术与时并进,携手为香港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有前景欠環境 鋼業縛手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