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黃沙垂白首 敢叫荒漠變桑田

Published at Nov 09, 2022 04:13 pm
「秋风吹秕田,春风吹死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的八步沙,肆虐风沙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为了不将家园拱手让与荒漠,1981年当地6位农民,以联户承包的方式发起和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开始了与沙漠的决斗。40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接续奋斗,先后在八步沙、黑岗沙以及北部沙区完成治沙造林25.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完成通道绿化近200公里,农田林网5,000多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0多万株,花卉、风景苗木1,000多万株,在不毛之地的腾格里沙漠建起了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带,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绿洲变金山的转变,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香港文汇报记者 郭涛 甘肃报道 如今的八步沙,满眼绿色。「当初我父亲他们只是想保护村里的庄稼不再受风沙侵蚀,那时候的农民没有奢望,只要能种粮食就行。」郭万刚回忆着父辈说,当时他们家十口人虽有八亩地,但其中有两三亩地已经让风沙侵蚀无法耕种。怀着这个单纯的目的,父亲郭朝明及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六人决定在八步沙种树治沙。 一代治沙人:质朴初心保护土地 一把铁锹、一头毛驴、一架水车,一场长达四十年,历经三代人的治沙之路就这样开启…… 他们头顶烈日,脚踩黄沙,辛苦种下的树苗,在经历几场大风后存活率不到30%。但这却给了他们战胜沙漠的信心。「只要有活的,沙就能治住!」六人为提高树苗存活率,索性住进沙漠。终于,他们发现,在树苗周边埋上麦草,能起到固沙作用。就这样,「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治沙工程进度也全面加快。 2003年,八步沙造林点7.5万亩任务全部完成,早前使用的固沙方法也经过第二代治沙人改进为「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再进化成如今「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的固沙方法,并在全国推广。 二代治沙人:不能让娃娃再受难 为了让治沙后继有人,郭朝明让自己的儿子郭万刚接班。对于当时在供销社挣着工资的郭万刚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在父亲的催促下,郭万刚还是选择回家治沙。「当时也没有想着长期干,算是权宜之计。」郭万刚说。 不过,1993年的一场特大沙尘暴改变了郭万刚的想法。5月5日下午郭万刚和第一代治沙人罗元奎老人正在沙漠里巡逻,「黑沙暴」突然袭来,他们左突右冲,转了六七个小时才走出沙漠。再定睛一看,沙暴所到之处,庄稼受损,大树倾斜,大棚的塑料覆膜漫天飞舞。第二天早上消息传来:「黑沙暴」致全县二十余人死亡,其中有不少小学生。「那种悲惨,怎么描述都不过分,没经历的人是不会相信的。」这场灾难坚定了郭万刚坚持治沙的决心,「不能让娃娃再受难」,这支撑他的治沙之路一直走到了现在。 经过四十年的艰苦奋斗,如今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不但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是确保了干武铁路(连接包兰铁路干塘站和兰新铁路武威南站的支线铁路)及省道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的畅通。「2020年以后,这里七八级以上的大风都没刮过。」郭万刚自豪地说。 三代治沙人:互联网让更多人成治沙人 85后的郭玺,是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也是八步沙林场第三代治沙人。从2016年起,他携手第二、第三代治沙人累计管护封育和治沙造林面积达15万亩。此前的他一直在外地打工,在谈到回到八步沙的原因时,郭玺说:「爷爷们当年有承诺!」 八步沙林场成立之初,「六老汉」曾约定,无论再苦再累,每家至少要有一个子孙接续干下去。为了「一代一代干下去」的绿色承诺,也为了林场事业后继有人,在大伯郭万刚反覆劝说下,郭玺决定回来「试试看」。 如今的郭玺负责压沙种草、植树浇水、防火巡护……目睹自己栽种的树木生根发芽,目光所及到处开的都是黄颜色的小花,郭玺深受触动,「上两辈人连肚子都吃不饱,还能坚持把沙漠治理成这样,我作为年轻人要留下来继续干下去。」 从第一代治沙人赶着毛驴拉水,到第二代治沙人骑着农用三轮车浇树,再到现在开起大型运水车,灌溉效率越来越高。打坑机、挖掘机等多种农机设备都已运用到治沙当中,进一步提高治沙效率。 自从回到林场,郭玺便积极谋划,如何让压沙造林与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有机结合。在滴灌培育梭梭林(干旱荒漠地区生成的一种小乔木)的同时,郭玺带领林场职工和周边群众,开挖蓄水池,接种肉苁蓉,尝试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之路。不仅如此,郭玺还引进资金建成土鸡养殖场,成立八步沙林下经济养殖专业合作社,招聘当地农户就近务工。「我们现在年出栏量超过1万只鸡。」郭玺介绍。 科技的发展,也让八步沙的治沙过程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蚂蚁森林」(蚂蚁金服于2016年8月在支付宝上启动的一个生态保护计划)的加入,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在八步沙植树防沙,今年前6个月,八步沙林场已完成「蚂蚁森林」防沙治沙项目3万亩。此外,郭玺在互联网上开设了短视频账号,积极宣传八步沙治沙造林的故事,以实际行动弘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短视频的传播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到八步沙义务植树,「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看到我的短视频来到八步沙实践,最远的有来自天津和武汉的,网络时代,每个年轻人其实都是第三代治沙人。」郭玺说到。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