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思看好故宮館 料受市民旅客歡迎
Published at Jul 13, 2022 02:16 pm
编者按:一座城市拥有的各式博物馆,正正反映其在历史、文化、艺术、保育等不同方面的精神面貌及成就,能得以完好保存及作出传承,让当地市民参观欣赏;也成为旅客探索这座城市时必不可少的行程。现时香港特区共有约60所由政府、团体及私人营办的博物馆,随着位于西九文化区的「M+视觉文化博物馆」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两家世界级博物馆分别于去年底及下月初开幕,香港博物馆的发展正迈向新纪元。然而,无论是两家新博物馆、特区政府设立的博物馆,抑或本地的私营博物馆,在营运时均面对重重困难,香港文汇报推出「博物馆·新纪元」专辑,揭示它们如何克服种种挑战。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7月2日开放予公众参观,将展出来自北京故官博物院及世界各地的珍藏。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陈智思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故宫馆门票预售反应非常热烈,短短数天已售出逾5万张,他绝对有信心香港故宫馆会受到香港市民及各地旅客欢迎,现时虽在场地上有所局限,但在西九园区内觅地扩建,会是博物馆未来长远发展的必然选项。至于市民此前热议的故宫馆门票收费问题,他坦承香港故宫馆的营运有财政压力,除必须节流,也需努力开源,但目的并非为求达至收支平衡,而是不欲为西九文化区带来负担。◆香港文汇报记者 冯健文
被誉为香港新地标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本月22日将举行开馆仪式,并铁定下月2日开放予公众参观,准备工作已踏入倒数阶段。陈智思表示,目前已有近七成藏品上架,会争取在开馆仪式前全部完成。而门票预售的反应非常热烈,短短数天已售出逾5万张。随着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家级文物陆续展出,不少本地收藏家捐赠珍贵文物,加上香港故宫馆将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合作,展品将不断更新,确信香港故宫馆可一直保持吸引力。
虽然门票销售理想,但他指,门票收入只占香港故宫馆恒常收入的三成,有四成多是来自有责任支持博物馆营运的西九文化区,余下需倚靠其他收入,故博物馆除了必须节流以控制成本,也要靠自己努力找方法开源,但此举并非为求达至收支平衡,因环顾全世界的文化艺术设施均难以做到,目的是希望能增加收入,不为西九文化区带来财政负担。香港故宫馆将致力寻求新的商业运作模式,除文创产业的发展,也会争取更多赞助,再加上餐饮及文创产品的收益,以支持博物馆的发展。
湾区居民短时间内可到博物馆
香港故宫馆每日总容量为7,000人,陈智思认为,博物馆矗立维港海旁,在高铁站附近,地理位置独特,加上展品精彩,除吸引港人,也会有大量旅客造访,尤其是大湾区居民,在短时间即可来到博物馆,当疫情过后再无出入境限制,相信访客会大增。惟受制于香港故宫馆属西九文化区的后加项目,故规模不及部分设施,例如面积就比M+小一半,故香港故宫馆绝对有扩建的需要,以应付未来需求,并认为新馆应设在西九园区内,「如设在其他地方,既丧失协同效应,也令访客不便,我觉得 ( 设在西九园区 ) 不是没有机会,仍有机会的,除视乎 ( 香港故宫馆 ) 是否受欢迎,亦需找寻资金。」
以教育及免费票等加深市民认识
对于有港人认为故宫文物与他们距离太远,或因觉得自己不懂而拒绝去认识,陈智思强调,香港故宫馆一方面要具备高质素藏品让懂得的人欣赏,同时也必须普及化,让任何人都可以去接触、去感受,令不懂得的人也感兴趣,「不应给他们的感觉是不知如何开始,或是害怕自己不明白而不敢入来」,故香港故宫馆会透过教育,及向市民派发免费票和赞助票,提供更多导赏团,加深市民对博物馆的认识,对文物藏品有深刻的体验。
陈智思提到,适逢香港回归祖国25年,香港故宫馆正与不同学校团体及民间机构商讨合作计划,如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等,因到博物馆不只是纯粹欣赏藏品,更重要是认识背后的故事,而香港故宫馆的责任就是说好这些故事,透过策展团队的展示方法,希望不单止是香港青年人,也令全世界的人士更熟悉中国文化。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陳智思看好故宮館 料受市民旅客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