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學子勇冒險 接地氣樹榜樣
Published at Nov 09, 2022 04:10 pm
全球创科发展竞争激烈,香港面对各地「抢人才」的挑战;而除了着力吸引人才外,从基础做好人才培养,亦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香港具备国际水平的高等教育优势,浸会大学校长衞炳江近日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强调,香港尤其需要在青年人之间营造创新文化和氛围,鼓励他们抱持不怕输的心态,敢于冒险、挑战固有信念和做法,同时也应该从中小学开始为学生打造良好创科风气,并多以青年一代的创科经历,「把话说到年轻人的心里去。」 ◆香港文汇报记者 钟健文
本身为光纤通讯科研专家的衞炳江指出,在创科发展路上,青年人是必不可少的重点。不过,投身大学教育二十多年的他亦直言,当前香港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以至社会风气,整体对青年人造成了一种怕输的心态,「他们害怕失败,形成不愿冒险的文化,这是十分不利创科发展的。」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对固有信念和权威的信从,「因此,创新就是要离开权威!」
不要安于现状 改变怕输心态
想要在青年人之间营造出创新的文化和氛围,衞炳江认为,大学以至香港社会整体都要鼓励和培养他们敢于冒险和勇于挑战权威的态度,「不要安于现状、满足于既有的想法和做法,而是要不断寻求突破,这样才会有创新。」不过,他强调,这并不是盲目地为反对而反对、为挑战而挑战,否则只会沦为「包拗颈」而非创新,背后是需要以理性有系统地从不同面向和角度思考事物。
教育STEM学科 实现创新理念
除了要有勇于挑战和不怕输的心态,他指出,推广及教育好STEM(科学、科技、工程、数学)学科知识作为实现创新理念的方法同样重要,「如果你有很多想法,不过没有方法去实现,这些都只是没有意思的空想;同样地,掌握了手段但是不懂得去发问,也是无用武之地。」
他认为,香港的大学固然在创科教育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且下了很大的工夫,但若然要培养青年一代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就要从中学甚至小学开始,鼓励学生敢去发问、敢去怀疑,以及去做感兴趣的事情,「使他们主动接触创科、打从心底喜欢创科。」
邀青年分享成功例 鼓舞学子
此外,衞炳江指,除了微软、苹果、阿里巴巴及华为等这些「遥不可攀」的巨型科企成功例子外,大学以至香港整体社会,需要更多中间的成功例子作为推动,在青年人以及社会之间营造一种「平易近人」的气氛,让年轻人觉得「我都做得到」、「我都有成功的机会」。他强调,无论是大学抑或其他组织,如果想鼓励年轻人投身创科、创业,不应只聚焦邀请上了岁数的国际知名成功人士或大科学家来分享,「这样作用未必太大」;相反,应多让青年一代的创科成功例子,用他们世代的经历和语言作分享,如此才更加容易「把话说到年轻人的心里去」,让他们受到鼓舞和激励。
至于大学可以怎样推动创科发展气氛,从而带动社会的风气兴盛,衞炳江指出,传统上大学角色就是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即是把知识教授予学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以及各个学科的研究,虽然这两方面都是很重要的一环,然而在过去数十年间,大学多了一个同样重要的使命,就是知识转移。他认为,「虽然不是所有知识都可以被转移,但是只要有一部分知识转移出去,就可以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民生作出巨大影响,便已经足够,我很希望香港的大学能够有此成就。」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勉學子勇冒險 接地氣樹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