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置業夢想變幻想 恐撕裂社會

Published at Oct 18, 2021 03:29 pm
全球房屋问题在新冠疫情期间愈趋严重,多国年轻世代都面临楼价高企困境,「居者有其屋」的置业梦想似乎日渐遥不可及。置业困难带来的贫富差距拉阔、世代隔阂加深等问题,更可能导致社会分歧加剧,甚至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香港文汇报记者 林文佑 疫情期间,各国派糖刺激经济,央行息口维持低位,加之居家办公兴起导致购物模式改变,均让楼价步步推升,英国现时首次置业者平均负担楼价,便较一年前增长3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亦显示在加拿大、新西兰和挪威,楼价与收入比率已升至历史高位,美国和法国亦持续攀升。 忧损既得利益者 政府陷两难 对于现有业主而言,楼价上升代表资产价值增加,鼓励他们更乐意消费,整体而言支撑了经济发展。但对于未有置业的年轻人而言,楼价上升则令他们更难实现置业梦,影响到他们将来的财富累积,甚至是下一代接受教育的机会,成为足以阻碍整整两代人向上流的问题。很多国家政府都打算解决这个问题,但与此同时又担心损害既得利益者,陷于两难境地。 买楼甚至租楼难,伴随而来的是社会不公加剧,并衍生更严重的政治分歧。德国柏林楼价高企问题便不时触发示威,上月大选期间附带举行的公投,便有56%选民支持征用大地产商3,000多个住宅单位,以此遏制租金升幅。柏林市长米勒表示,楼价高企下,社会上一部分人因为无法负担住屋被排斥在外,「这情况在伦敦、巴黎、罗马,以至柏林都不幸地愈来愈普遍。」 美加增供应 专家促央行出招治本 在美国,拜登政府正致力增加新建住宅供应,加拿大政府亦承诺斥资数十亿加元,为市区中产家庭兴建10万个新住宅单位;荷兰亦计划容许主要城市的政府,禁止用作投资的买家在部分地区购买物业或出租单位。除了在供应面出招外,不少国家都会透过按揭或加税等方式,限制非自住买家或首置买家入市,但类似措施往往成效不太明显。 不少专家和政府则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现时楼价飙升原因之一是低息,央行便有责任出手。一些央行担心利用货币政策调控楼市会影响整体经济,例如澳洲央行便迟迟不肯出手,不过也有一些例外,例如韩国央行早前决定加息时,便表明楼价是考虑因素之一;新西兰政府今年初亦明确指示央行今后作出货币政策决定时,要将楼价纳入考虑。挪威央行上月底加息后,行长亦表示对疫情期间楼价升幅感到惊讶,暗示会进一步加息遏抑楼价和信贷增长。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