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系準畢業生 全職創作憂前路 教繪畫賺生活費 家人支持不言棄

Published at Jan 18, 2022 09:20 am
香港在文化艺术领域应如何扮演自己独特的角色?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让文化艺术「引进来」和「走出去」,规划顿为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注入动力带来希望,期待不再出现搞文化艺术的人难以养妻活儿的悲哀。然而,要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涉及要素众多,人才、资源、市场,培养艺术从业者的土壤,市民欣赏艺术的能力和热爱氛围及政策扶持等,可是香港没有像北京的798艺术区文创基地,连一间专业艺术学院都未有。倒是有一班青年艺术从业者勇于与残酷的现实较劲,必须听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要,感受他们如何在找寻理想与面包中挣扎。香港文汇报一连五期请成功艺术家传授他们如何能共同拥有理想与面包的技巧,以经验为他们加油!香港的文化艺术发展步伐才会加速向前! 「喺香港搞艺术揾唔到食。」「书画家都是生前穷死后富。」这是商业社会赚快钱衍生出的现象和思维,艺术与赚钱要挂钩似是天方夜谭的事,然而一些年轻艺术学生未被吓倒, 虽然面对未来出路充满未知之数,在无奈慨叹中他们未言放弃,仍然有人愿意踏上艺术之路,努力在艺术造诣上充实自己,继续往全职艺术家之路进发,期望创造传奇。有艺术大师在兼顾生计与艺术创作上掌控自如,他们用经验告诉年轻艺术家,当时代改变,其实艺术之路也不是那么艰辛,也许理想与面包并不用择一而选。●采: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美婷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家住公屋的许颂灵(Genie)现于香港浸会大学就读视觉艺术学士课程,主修西方画与中国画 ,从小喜欢艺术的她中一开始学习绘画,在高中选修课程中亦修读了视觉艺术科,整个中学生涯中也是在艺术氛围下成长,最后如愿以偿在大学修读视觉艺术学系。今年是Genie大学课程的最后一年,她和其他即将毕业的艺术系学生一样,为前路感到担忧。 全职艺术创作「难度好大」 「我认为艺术能治愈心灵,我在创作过程中得以放松,观众在欣赏时也可以投入艺术的世界,所以我会想继续往艺术路发展。」成为全职艺术家无疑是各个艺术系毕业生的「终极目标」,但全职艺术路并不易走,Genie直言,毕业后全职艺术创作「难度好大」:「其实这个想法并不单止是我一个,我认为读视觉艺术的同学都会认为毕业后继续全职创作是很困难的事。」全职创作需要时间、空间,最大忧虑必然是金钱,「要用钱去购买材料,到外面租工作室也需要金钱,钱又从何来呢?所以只能打工赚钱,但矛盾的是上班又失去了创作的时间。」 Genie现居于公屋,家里环境空间不大,由于创作需要大空间,所以在家里写书法或画大画对她而言是很困难的事。受空间限制,Genie只能在家中绘画小型作品满足创作心。面对前路,Genie坦言毕业后无法即时投身成为全职艺术家,「我和我自己说短时间内不会全职创作,一定要找到一份工作先赚钱,用钱去兼顾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也需用钱支撑 今年,Genie于陶瓷工作室投入实习工作,由展览到工作室运作的工序上也有接触,「后来也一边教陶瓷和画画,从艺术教学中赚钱。」Genie十分享受现在的模式,可以继续接触艺术之余,也有创作的时间。在陶瓷工作室课堂以外的时间,工作室是她自由创作的空间,一周四天上班,三天放假她会有两天在工作室中创作。 艺术路不易走,特别是在香港,金钱和艺术创作看似很分离,却被一条无形的线牵引在一起。 即使路难行,但Genie未言放弃,「或许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比较『佛系』,我希望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遇到瓶颈位我会有我的解压方式,庆幸家人也很支持我,这也是我很大的推动力继续走艺术路。」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