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專才借港經驗與全球接軌
Published at Oct 03, 2022 10:58 am
香港是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很多人在此种紧密的连接中受益匪浅。香港文汇报记者访问到一些内地专业人士,他们都曾有过学习香港经验的经历,从中汲取到的,或是公司运营方式,或是某个行业的国际规则,甚至是一些思维乃至处事方式。无一例外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个人得到飞快成长,之后更是将香港经验学以致用带回内地,并帮助拓展内地和世界互联互通的新机遇。◆香港文汇报记者 孔雯琼、倪梦璟 上海报道
学习香港工作模式 成就王牌经纪人
一头利落的中长发、素雅的妆容,打扮干练且不失亲和感,这就是将很多国际明星、港澳台知名艺人引入内地的「王牌经纪人」巫艳婷(Catherine)的日常装扮。作为一名文化公司的创业者,并且是最早将国际明星引入内地市场的经纪人,Catherine入行之初最频繁接触的就是香港。从最初出差到香港开会,到创业后来香港接洽艺人,再到结交香港娱乐圈重量级友人,Catherine在香港学习到的办公模式、行业规则、管理思维等,也成为她如今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atherine创建上海凯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后租下的办公室,在南京西路的豪华写字楼越洋广场内,这里不仅有赏心悦目的街景,更是上海的黄金地段。
回忆起自己初出茅庐的情形,「最初是在上海EMI(百代唱片)工作,因为香港娱乐圈在全球的重要影响力,EMI的亚太总部设在香港,所以那时就隔三岔五去香港出差。」也正是在EMI,开启了Catherine将国际艺人引入内地的「突破性」事业。早年内地的唱片行业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国际艺人引入体系,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有些艺人虽然在国外很火,但却因为在华语市场缺少好的宣传和推广平台,缺少熟悉内地的经纪人做统筹策划,无法打开内地市场。Catherine在EMI上海就担起了最初国际部的工作,成为了行业的先行者。
学到香港精神重视本土文化
为了让国际艺人认识内地了解内地,同时帮助内地歌迷更接受国际艺人,Catherine在负责的项目中借鉴了香港乐坛的翻唱特色做了一系列欧美歌曲翻唱尝试。「我在香港学到的还包括一种香港精神,就是他们非常重视本土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艺人会把日本歌翻唱成中文歌,引起很大成功。我之后在负责做Michael Learns To Rock(丹麦知名流行乐队,简称MLTR)在内地发行的专辑项目时,就想到了翻唱中文歌的方式。」
据记者了解,当时MLTR翻唱了张学友的《吻别》,因为这是首次由外国知名乐队翻唱内地的流行歌曲,结果这张含有翻唱歌曲的音乐专辑在内地热卖25万张,成为当时有史以来外语专辑最高销量。有此成功经验后,美国音乐剧《歌舞青春》的中文版项目也交由Catherine负责,翻唱歌手包括胡彦斌、花儿乐队等。
引国际及香港艺人内地演出
之后EMI大中华区被金牌大风收购,其后金牌大风被华纳收购,Catherine在那段时间离职后开始创业。因为她之前的经验和行业影响力,现在众多知名国际艺人均委托她打理事宜,目前Michael Learns To Rock的中文微博由她的公司运营,另外她还陆续将Maksim Mrvica(克罗地亚钢琴王子)、BLAKE(英国皇室御用演唱团)等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音乐人引进内地演出。
因为之前工作经历和香港有关,Catherine也不忘将香港艺人带进内地。「机缘巧合下认识了香港演艺圈『教父级』人物陈欣健,他成为我创业路上的『师傅』。」这也开拓了Catherine除唱片歌手经纪外的演员经纪事业。谈起当年带MLTR到TVB参加《流行经典50年》的节目录制经过,她至今都很激动,「进去后走过的人全是很熟悉的演员,还有片场布景都那么亲切,要知道香港TVB是很多内地人儿时的梦想。」为了圆梦,Catherine之后与佘诗曼、欧阳震华等香港艺人合作,到内地做节目或拍电视剧拍电影等,甚至有些香港艺人在内地走动多了以后,还选择定居上海。
时隔多年仍记得香港同行相助
即使现在事业已经风生水起,Catherine仍然对香港曾经给予她的帮助牢记在心。「你知道吗,2007年我在做世界夏季特奥会上海闭幕演出时,就得到过香港同行的帮助。」她回忆说, 「当时闭幕式导演需要五大洲的艺人同台演唱一首歌曲,亚洲的人选已经敲定,委托我们寻找其他四大洲的艺人。」Catherine开始忙忙碌碌邀请合适的艺人。当时欧洲、美洲的艺人关系较熟,大洋洲艺人找起来虽然有难度,但也搞定,最后只剩下非洲了。
「非洲哎,那可是遥远而又神秘的非洲大陆。」Catherine用双手大开比画了一个「很远」的意思说道。「最后我联系香港EMI总部,他们很快帮我邀约了一位南非歌手。一开始这位南非艺人由于对内地不了解不敢来,于是在香港EMI工作人员的引荐下,我们一起和南非艺人讲了内地的发展,给她介绍了上海的情况之后,她才安心飞过大半个地球抵沪出演。」 非洲艺人来到后,大为感叹内地的发展和她想像中不同。Catherine不禁感触,「当时内地和全球的沟通真的存在不少隔阂,至少在文化娱乐圈内真的不是那么联通。」
以Email实现时间管理
接受采访间隙,Catherine会习惯性地翻看笔记本电脑上的Email提醒,比如查看发送的邮件对方是否已经回覆、安排的会议或行程是否被执行等。见记者好奇她对Email的重视,Catherine解释说,「用Email来进行沟通和安排办公,正是我在香港学到的第一个办公经验。比起手机短信甚至口头通知来做工作上的交流,Email的提醒功能,可以在忙碌的时候及时提醒我哪些事情紧急又重要,实现有效的时间管理。」这个在香港公司学习到的办公经验,一直被她沿用至今,尽管现在通讯更加发达,类似微信、iMessage等手机通讯软件遍地普及,但Catherine若要在公司组织会议或与客户联系,永远要求使用Email。「其实这个习惯非常好,后来接触欧美市场后发现,老外们也都惯用邮件作为正式的交流,所以每当我发送邮件和他们联络时,他们都很欣赏这样的办事方式,对于沟通联络也更顺畅。」
无分上下级 同事畅所欲言
另一个在香港让Catherine深有感触的管理经验是,「香港办公室没有明确的上下级理念,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这个工作环境和传统内地公司不同,让我们很愿意发挥自己的想像和领导沟通,创造新的案子。」这个理念到现在Catherine在管理公司也一样沿用,她非常愿意和下属沟通他们的想法,「我喜欢下属来不断挑战我这个『中年人』。」Catherine笑着说,只有激发下属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想像力,和年轻人玩一块去了解最新的市场,才能根据现在的市场和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制定不同的艺人方案。
如今的Catherine已经是内地国际艺人经纪行业的元老级人物,成为众多国际艺人通往内地的牵线人,「希望以后可以带更多的国际艺人、港澳台艺人来内地发展」,Catherine之后的目标是除了知名艺人外,引入更多新人来内地,「毕竟内地现在对新面孔的接受度更高了,而世界各地的艺人们也意识到内地是个不错的市场。」
在港练就沟通技巧 助大行审计师赢客户
2013年在港进修硕士,2014年进入香港本土创业团队成为「全能手」,经历了多年锤炼、如今在沪担任普华永道高级审计师的秦川,念念不忘当年在港期间的学习与收获。他说:「如果没有当初在香港打拚的日子,我的职业发展可能会更坎坷,在香港的所见所闻让我迅速成长,获取了足够的社会经验,更好地与世界接轨,也让我更有信心在工作中带领团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企业增值并开拓更好的道路。」
深蓝色衬衫、黑色双肩包,当记者见到秦川时,他刚刚结束一场简单的会谈。回忆起初到香港的画面,秦川似有怀念。在他眼中,近十年前的自己社交能力一般,欠缺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如今善于社交和人际沟通的他有着很大的区别。「当时我还是一个学生,在毕业后有想过留港工作,但当时找工作也不是很顺利,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外加语言的隔阂,虽然我抓住了几次实习机会,但一开始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这其中包括香港知名媒体《南华早报》的工作机会。」
投身初创 学习技巧经验
在香港读研期间,秦川已经成为了一家3D印刷公司的实习助理,接触了3D打印技术以及印刷行业的内容。毕业后,该公司创始人推荐他到一家初创企业,担任该企业总经理助理。从企业货物选样、采购,再到宣传发放,秦川几乎全部参与过。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正式步入了社会,学习到有效的沟通技巧与经验,为未来在沪发展打下基础。
「当时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由于公司是一家初创公司,人数并不多,所以我能够接触方方面面的工作,几乎每一个岗位的员工我都可以和他们交流,向他们学习,这其中包括粤语能力的学习提升,很多岗位工作我也可以参与。」彼时,秦川所在公司由于需要临时运输一批圣诞礼品货物,一时找不到运输车,秦川与同事合力通过互联网和友人的帮助,找到了运输资源。
「当时因为特别急,司机在价格方面还与我们有争执,但我通过以往的经验以及不断与司机和运输公司沟通,将价格谈到了合适的区间,这件小事其实带给我不少磨练的机会,让我意识到身处不同环境要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也为我当下在上海的工作进行了铺垫,因为我的沟通技巧变得越来越成熟。」
如何说服客户 项目重中之重
在港工作一年多时间之后,秦川选择赴澳大利亚学习,毕业后便回到上海,进入普华永道成为一名审计师。他笑着说:「可能大家对我们审计师的印象就是坐在办公室内不断与数字打交道,但其实我们需要不断与客户进行沟通,从而使客户财务报表符合规范,有时甚至需要在企业财务和内控方面给客户一些指引,这个时候我在香港获得的社交经验就完全派上用场了。如何以客户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如何说服客户,是我们在进行项目时的重中之重。」
工作期间,秦川所在团队接手了和记黄埔上海某公司的赴港上市工作,彼时由于需要对供应商财务状况和数据进行背景调查,秦川所在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和律师事务所、投行负责上市团队同事一起调查清楚这些供应商所有的背景资料和数据。其中,一家江西药品供应商的财务数据和资料对IPO上市至关重要,「有些供应商因为与我们客户合作了很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们是非常愿意合作的,但有些公司就不愿意,因为在他们眼中这和自己公司的利益没有直接关系,但对于即将IPO的公司来说,如果我们不提前将这些供应商信息以及对其收入情况了解清楚,可能会对我们客户的IPO有影响,有可能最终导致上市失败,这个时候沟通技巧就非常重要。」
秦川透露,此前因为有同事缺乏沟通技巧,导致客户的供应商不愿意透露明细的财务数据,为IPO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困难。「所以面对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就和客户供应商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获取财务数据和资料,并且表示这对于他们未来进一步与和记黄埔的合作有哪些利弊等等,原本对方的态度挺强硬的,但最终还是将这些信息都提供给了我们,我们负责的客户也顺利在港上市,客户对我们的服务也表达了肯定的态度。」
冀再来港进修做好联络人
在职业生涯中,秦川遇到过不少与香港有关的客户。「比如我们曾经还有一家酒类企业,他们在香港也有业务,也准备赴港上市,因为我有在香港学习工作的经验,公司负责人把这个任务安排给我,虽然这家企业因为自身原因放弃了上市,但我们也一直和他们保持着业务上的往来,这也为未来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
谈及未来发展,秦川直言,在他看来,香港依然在金融和贸易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我希望能用我在香港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帮助更多人,未来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能够再去工作和进修,做一个好的联络人。」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內地專才借港經驗與全球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