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之路:打針不足增疫殁 應變及時脫困局
Published at Dec 12, 2022 04:26 pm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29日发文,部署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病毒学家,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研究学院高级副院长金冬雁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八旬以上长者疫苗接种率还有待提升,约有11万未接种长者成为香港未来应对新冠疫情最大的隐忧。金冬雁认为,自2021年12月31日以来,香港第五波疫情造成逾万人死亡,很大程度上是长者接种率不足造成,这是香港惨痛的教训。他强调接种新冠疫苗对健康并无影响,越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越应打针,只有如此才能降低死亡率。他又认为,特区政府在第五波高峰后应变及时,科学调整防控策略,令香港抗疫摆脱了困局(见另稿)。 ◆香港文汇报记者 郑海龙
在梳理香港第五波疫情造成的万名市民疫殁的原因,金冬雁认为是疫苗接种率过低导致。「死亡人士中67%一针疫苗都没有打,15%只打了一针。91%是有长期病患,死亡年龄中位数是86岁。但在春节时80岁以上老人接种率仅有20%。」金冬雁对比流感疫苗数据说,在正常年份中,流感疫苗长者接种率一般可达60%,「这也是为什么香港一下子死了那么多人。实际上越是有长期病的人越要打齐疫苗,因为他们面对新冠病毒时最危险。」
老人中过招应再打针防重症
金冬雁引述香港的数据表示,接种疫苗针数不同,对新冠的防护效力亦有别。「香港疫苗接种情况比较好,一针的已经94.5%,2针的92.7%了,3针达到82%。但80岁以上的老人三针接种率还只有61.91%。意味11万老人没有打疫苗,这是香港最大的隐忧。」金冬雁说,老年人的抵抗力较差,因此即使老年人中过招了,仍应再打疫苗,将个体抗体激活起来。让自身更安全,同时降低社会死亡率。
至于应该怎么打针,金冬雁表示,「香港数据显示,80岁以上老人不打疫苗感染死亡率是14.7%,打了三针疫苗是1.58%,打了四针是0.87%」。因此尽可能打齐疫苗,以更好地防重症。
及时服药可救回逾半长者
金冬雁说,对比今年2月至4月香港的数据,随着5月后香港的疫苗接种率持续上升,香港的新冠死亡率已降低至原来的五分之一以下。老人、尤其是打过三针的80岁以上长者,死亡率从14.7%降至1.66%,相当于下降至原来的近九分之一,「相当于现在已经疫殁的一万多人中只有两千人会死亡。而这两千人中还有相当比例是可以避免的。据港大数据及事后总结认为,这两千人如果在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就马上服用抗病毒药,能救回的概率在50%多(服用默沙东研发的Molnupiravir)到76%(服用辉瑞研发的Paxlovid)。」金冬雁认为,如果前述准备得当、处置及时,第五波疫情可能仍会有500人的死亡,「但这一情况与季节性流感相仿。因为2017年香港季节性流感死亡400多人,而长期看过去10到20年,季节性流感最多有1,000人到2,000人死亡。」
金冬雁表示,从接种人群而言,香港亦存在年纪越大者接种意愿越低的情况。因此特区政府出台疫苗通行证,「虽然带有强迫色彩,比如你不接种,就不能进餐厅喝早茶。这对长者疫苗接种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玛丽指真正「长新冠」不足2%
针对无症状感染者问题,金冬雁说,依照香港目前情况估算,染疫者有症状与无症状的比例大约为1:1,其中有症状的感染者传染率为1:1.5。而根据国际医学期刊《刺针》等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的无症状感染者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已无传染性。
此外对于坊间最为关注的长新冠问题,金冬雁认为,这是对新冠病毒和疫情缺乏理性认知,「因为有很多误导性的信息。长新冠没有一个标准,比如容易疲劳,这是很主观的感受而且很容易混淆。这里有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需要心理精神科帮忙。」他表示,有人说香港有100万人患有长新冠,但根据玛丽医院的追踪研究,真正符合世衞组织定义的长新冠只有不到2%。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抗疫之路:打針不足增疫殁 應變及時脫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