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造】走出國門惠世界

Published at Dec 12, 2022 04:23 pm
随着世界杯的举办,由中国「施工队」参与建设的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成为热门话题。实际上,卢塞尔体育场只是「中国建造」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中国建造」走出国门:高铁、港口、桥梁、电站、医院、学校……如今,中国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已经遍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建造」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为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插上了「翅膀」,给各国人民带去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香港文汇报记者葛冲 北京报道 交通 印尼雅万高铁 东南亚首条万众瞩目 施工时间: 2016年1月开工, 预计2023年开通 主要功能:将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是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将有力带动沿线地区打造「雅万高铁经济带」 从雅加达到万隆有多少种方式?日前,一则获奖的短视频道出了无数印尼民众的热切期盼。从雅加达到万隆,一是乘坐火车,需要3个小时;二是乘坐面包车,如果不堵车,同样需要3个小时;三是乘坐电单车,算上途中吃饭、休息、加油的时间,大约需要5个小时;而乘坐即将竣工的雅万高铁,则将只需40分钟。 雅万高铁位于印尼爪哇岛,那里地震、火山频发。「全线为8至9度高震区,且丘陵山区占比50%,抗震设防要求高。」面对种种地质和气候难题,中方设计团队数次穿越热带雨林进行实地调查。 雅万高铁全线桥梁长度占比61.5%,隧道长度占比11.7%,路基长度占比26.8%。在复杂的条件下,中国建设者运用智慧梁场建造技术建成了58座桥梁,使用中国技术和装备成功贯通了13座隧道。 「中国高速铁路好样的。」最终,中方技术团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受到印尼交通部参与审查的专家称赞。 医疗 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 赶走病毒注入动力 施工时间:2020年12月开工, 预计2022年12月竣工 主要功能:将成为非洲大陆第一所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 「感谢中国医生的到来,如果没有这台手术,我无法想像未来还要忍受多长时间病痛。」今年3月,一支来自中国的肿瘤医疗团队,在由中方援助改扩的中多友好医院,成功为多年来饱受病痛困扰的多米尼克妇女茱莉娅实施了手术。然而,这不过是中国对外医疗援助大量个案中的一个。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帮助建设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项目工地,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年轻工程师塞扎纳·所罗门是工地上约1,000名工作人员中的一员,投身这一项目以来,他的自豪感与日俱增,「在我们建设者看来,项目推进速度惊人,每天都能看到变化。社区民众也对项目进度之快感到惊叹。」 非洲疾控中心政策、衞生外交与通信部门负责人本杰明·朱达贝耶说,非洲长期饱受各种传染病困扰,急需完善疾病控制体系,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项目未来有望为非洲大陆疾控系统升级注入动力。 食水 塞内加尔乡村打井供水项目 百万人喝上「幸福水」 施工时间: 2017年开工,2019年完工 主要功能:为塞内加尔全国14个大区中的12个大区超过200万的农村群众建成饮用水设施 29岁的阿米娜塔·迪乌普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是西非国家塞内加尔马塔姆大区博基迪亚维村的村民。以前,她每周都要来回步行将近6公里去水塘取水,水质衞生没有保障。如今,中国政府援助的乡村打井供水项目为她的村子建成了包括水井、水塔和引水设施的一整套供水设施,让她和孩子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干净便捷的饮用水。 塞内加尔临近撒哈拉沙漠,中部和东部地区多为半沙漠地带,农村供水设施老旧。2017年3月5日,乡村打井工程在塞内加尔正式开工。但是,在沙漠中找水源非常困难。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水位也很深,塌孔、漏浆等情况经常出现。 2019年,中国政府援助的塞内加尔乡村打井供水项目终于顺利完工,为塞内加尔全国14个大区中的12个大区超过200万的农村群众建成饮用水设施,极大改善了塞内加尔农村群众的饮用水质量、衞生条件和生活水平。许多当地人都纷纷表示,这是一口口「幸福井」。 教育 尼泊尔杜巴中学重建项目 百年老校震后重生 施工时间:2018年7月开工, 2020年8月完工 主要功能:杜巴中学在尼泊尔2015年地震中损毁严重,中方不仅重建了校舍,还极大改善了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 2015年,尼泊尔不幸发生8.1级大地震,造成近9,000人丧生,大量居民住宅、政府大楼、历史古迹遭到破坏,位于首都加德满都市中心的百年名校——杜巴中学是其中之一,需拆除重建。 当中方援建人员到杜巴中学实地考察时,看到师生们在塌了一半的教学楼里上课,十分心酸。他们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建起了临时校舍,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为了最大程度地恢复学校原貌,援建方专门挑选了和原来一样的水磨石地面。学校原来的建筑外立面颇具历史特色,每个窗洞外侧均有花纹。中方专门从中国定制加工相关造型的模具,以保证花纹和造型与原建筑一致。 杜巴中学校长马哈托对中方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效率赞叹不已:「新的教学楼保持了原有的风格,他们太用心了!」尼泊尔国家重建局局长贾瓦利对此表示感谢。杜巴中学英语老师艾盖德感叹道:「多亏了中国朋友,学校才得以重建。我们对中国的感激难以言表!」 农业 毛里塔尼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 撒哈拉孕育出「绿洲」 施工时间:2016年投入试运营 主要功能:饲草作物规模化生产,奶牛育种,培养大量畜牧业专业人才 从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驱车往东,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出现了一片「绿洲」:近千亩绿色作物茁壮生长,一排排喷灌杆喷扬着水花。这里是中国援毛里塔尼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 畜牧业是毛里塔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但该国超过80%的土地被沙漠覆盖,每年旱季长达9个月,全年降雨稀少,草场沙漠化十分严重,牲畜的采食需求难以满足。 2016年,中国援毛里塔尼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开始试运营。中国专家采用固定式高杆喷灌、固定式微喷以及喷灌带等多种节水灌溉方式,使用牛羊粪等有机肥改良土壤,经反覆实验,终于在2017年4月成功种植出了第一批紫花苜蓿。 「以前我们这里常年是满眼黄沙,戈壁上几乎寸草不生。」伊迪尼村牧民阿卜杜说,「自从种上了『牧草之王』,牛羊有了充足的食物,环境也好起来了。」示范中心为毛里塔尼亚人民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资料来源: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网站、外交部网站、商务部网站、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