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攝影愛好者:菲林定格倒數最後一秒
Published at Jun 27, 2022 09:34 am
1997年6月30日晚临近24时,重庆市大礼堂人声鼎沸,逾万人将大礼堂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广场内正在举办「香港回归倒计时」的庆祝活动。「10、9、8、7、6、5、4、3、2、1……」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不断闪烁着,人群中的陈正明既紧张又激动,他举起自己的菲林(胶片)相机,抓拍到了回归前的最后一秒。「1997年对重庆来说是双喜临门,6月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7月香港回归祖国。」回忆起那个夏天,陈正明仍然记得民众眼中的幸福感,整个城市都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这张《倒计时最后一秒》照片,后来获得重庆市第一届好新闻摄影作品奖,也成为渝港两地共庆回归的历史佐证。◆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蕊、孟冰 重庆报道
提起陈正明,重庆本土摄影圈几乎无人不知。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他孜孜不倦地用各种相机拍摄社会发展与人文变迁,其镜头下的城市从黑白色的荒芜渐变为流光溢彩的繁华。相机已经成为陈正明的社交语言。1997年6月30日下午,陈正明吃过晚饭,就匆匆赶往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参加当地举办的庆祝香港回归活动。
歌声欢呼声交织 现场气氛热烈
从夕阳西下到夜幕深垂,前来大礼堂广场庆祝的市民越来越多,人们有的拿着「欢迎香港回归」的牌匾、有的拿着中国国旗,不时传来欢呼声、歌声,气氛热烈。
陈正明当时使用的相机是135菲林相机,一盒菲林能拍36张照片。为了当日的拍摄,他特意准备了两卷感光度200度和400度的夜景拍摄专用菲林。23时50分,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不断闪烁着,陈正明环视四周,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高的台阶,这是可以拍摄最后一秒的绝佳角度,万事俱备。
「菲林相机不是现在的数码相机,记录速度比较低,最后十秒,我按了三次快门,最担心的是拍不到最后一秒。因为当倒计时牌的数字变成『0』之后,倒计时牌就成为了历史;而离回归还有『3秒』、『5秒』这样的照片又缺少一点意义。」拍摄结束后陈正明心中仍没有把握,第二天一早他就将菲林拿去冲洗。
当他拿着放大镜、迎着光看到菲林底片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激动。陈正明拍到了最后一秒,这是阔别祖国155年的香港离回家最近的一步。
难忘零八年赴港 千张相刻CD留存
2008年3月,陈正明与朋友一起来香港旅游。此前,他对香港的所有认识都来自港片与港乐。「我在香港玩了三天,品尝过美味的早茶、参观了维多利亚港,还登上了太平山顶,我非常喜欢香港。」陈正明向记者展示自己专门刻录的CD,里面有着千余张照片,皆为他在香港旅行拍摄。
重庆是山城,素有「小香港」之称,尤其是在南山上俯瞰当地的渝中半岛,高地山脉连绵不断、城市建筑层层叠叠,加上万家灯火和霓虹闪烁,是绝佳的夜景观赏地。所以,当重庆人陈正明登上太平山后,既震撼又亲切——从山顶俯瞰香港的风姿,与家乡重庆颇有相似,只是海风比江风更为清冽,这样奇妙的感觉让他记忆犹新。「我记得太平山顶海拔554米,重庆南山的海拔和它差不多,两个城市都是山城;香港城市的道路不宽,人行道很窄,重庆的解放碑也是这样的,所以我感觉香港很亲切。」
如今退休在家的陈正明大部分时间除了拍摄,还有接送外孙女上学。陈正明希望疫情尽快结束,两地旅行恢复往日的自由与便捷,他也想带着外孙女再去香港逛逛、走走。
姓名:陈正明
年龄:66岁
1997年职业:公务员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重慶攝影愛好者:菲林定格倒數最後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