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社工梁秋莎:服務社群 值得堅持一輩子

Published at Aug 03, 2022 09:31 am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梁秋莎在广州组建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每月穿梭穗港,为求助个案排忧解难。之后又主导组建了穗港青少年服务中心和穗港综合家庭服务中心,并亲自督导、培训当地社工。25年来,她服务超过2,000宗个案,督导培养30多名内地社工。从初为人母到年过花甲,从青丝如墨到两鬓斑白,看到越来越多的跨境家庭纠纷获得化解,督导过的社工成为社会骨干,她认为「这是值得一辈子坚持的事」。 ◆香港文汇报记者 敖敏辉 广州报道 在七一前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暨穗港两地社会服务合作25周年畅谈会上,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社工梁秋莎向香港文汇报记者细数这些年来参与的辅导、帮助个案,「我还保有那份初心,希望能够多做一些。也期待有更多香港社工能够扎根大湾区,推动两地社工合作。」梁秋莎说。 推动穗港合作 专业服务北上 梁秋莎在广州出生长大,早期在当地妇联工作。一次与香港社会工作专家的交流,让她看到香港社工在服务社群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为此,她辞去公职,远赴海外学习社工专业。毕业后定居香港,加入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 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来到内地创业、工作,两地婚恋个案也逐年攀升。由于早年两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也不如现在透明,跨境家庭时有矛盾发生。 「我觉得应该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产生了做粤港穿梭社工的想法,得到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的大力支持,亦获广州方面的积极响应。1997年3月,在香港回归祖国倒计百日前后,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与广州荔湾区逢源街合办的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成立,我成为了内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社工。」梁秋莎说,中心的成立,开创了穗港两地合办社会工作服务的先河。 调解跨境婚恋 支援「双非」儿童 中心成立初期,跨境婚恋情感求助个案较多。到了2000年后,较早一批出生的「双非」儿童逐渐长大,就学、照顾等问题开始困扰「双非」家庭。小梁是梁秋莎其中一直跟进的一名「双非」儿童,5岁时,其母亲因重病去世。由于小梁在留穗还是来港之间摇摆不定,父亲朱先生向梁秋莎求助。梁秋莎结合实际,分析了留穗和赴港的利弊,认为留在广州更利于小梁的成长。 由于朱先生家庭条件并不好,当时的政策下,小梁需要付出一笔费用才能顺利在广州上学。梁秋莎帮他们出谋划策,并争取到香港爱心人士的支持,最终解决了8万元的交费难题。 此后,小梁又经历了父亲再婚、转学清远老家、照护年迈祖母等一系列变化。15年来,梁秋莎一路陪伴这个孩子,不单解决了上学、生活等方面的经费问题,更一直鼓励她,让她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去应对人生的各种难题。如今,小梁顺利考上了汕头大学,有着光明的前程。至今,两人还不时联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成长中的「双非」儿童,2005年,在梁秋莎的推动下,穗港青少年服务中心成立。2008年,因应社会服务需求升级,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又与当地合作,成立穗港综合家庭服务中心,围绕家庭,提供亲子教育、社区融入、社区禁毒等多元社会服务,在内地开创政府购买NGO服务、提供综合家庭服务的先河。 2015年,按照穗港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的模式,由政府主导全广州市建立起了180多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现统一称社工服务站),遍及每一个行政街道。 人口流动增多 社工角色加重 回想首次以社工身份来到广州时,她还是一个长发飘飘的姑娘,25年过去,如今年过六旬的梁秋莎头发变短、变白,但她并未打算停下脚步,就在2021年,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广东办事处正式获批成立,作为首席代表,梁秋莎不惧疫情亲自来到广州处理相关事务。对她以及粤港社工合作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从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到穗港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的成立,香港金紫荆勳章获得者、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总裁邱浩波都参与其中,是重要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事实上,内地社会工作专业及社会服务在这25年间发展迅速,我们亦有见国家愈来愈重视。随着大湾区加速发展,区内人口流动增多,我们预期会有不同类型的家庭问题出现,社工将在这个时候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为国家发展大局出一分力。」邱浩波说。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