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筆花鳥 有聲有色有新意

Published at Apr 14, 2023 03:57 pm
「始于唐代,鼎盛于两宋」的工笔花鸟画,因其相对固定的绘画程式,千余年来风格变化不大。如今,一些守正创新的画家开始对工笔画进行全新探索,给这一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注入新的生机。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陈林,正是新工笔绘画风格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笔下的工笔花鸟画,既有古典情结的浸润与体悟,又有对「当下性」的审视与思考,在立足当代文化视角的审美思潮下,陈林按自己的感悟,创造出一种颇具个性的新工笔审美图式。◆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赵臣 合肥报道 锦鸡羽毛的细密柔软,在极细的狼毫笔顺起顺收之间一一呈现——位于安徽大学的工作室里,陈林正在进行他的新系列工笔画创作。在完成教学工作后,陈林几乎每天都会在这里画画。「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几天不画画就觉得手生。」细腻的工笔画极考验人的耐心定力,一笔一画都十分讲究,虽已画了30多载,但每当他完全沉浸到绘画中时,那份身心愉悦依旧让他倍感珍惜。 情定花鸟求新变 走上专业绘画之路,是靠陈林自己争取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陈林的农村老家,画画被普遍认为是「不务正业」。家中没有亲人接触过绘画,陈林就靠着《徐悲鸿素描》、《芥子园画谱》等有限的几本书籍自学速写、素描。「那时候,母亲给我做了个画夹,我背着它到处给人写生,逮着人就画。」陈林还会跑到火车站、菜市场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画写生,挂历、图册上的画他会一遍遍描摹。那段时间的苦练,给陈林在绘画造型方面打下了基础,1984年,他遇到了启蒙老师李向伟(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正式开始了专业系统的绘画学习。 1986年,陈林考入安徽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并选择中国画作为专业方向。一次,他偶然在学校资料室里看到了一本美术期刊,里面一组花鸟作品深深吸引了他。「画面的色调是深蓝绿,前景是一只伸着爪子挠痒的夜鹭,后面是一组静静的水草,意境特别优美感人。」直到现在,陈林都清晰记得那幅画的样子,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专注工笔花鸟,并尝试画了一系列意境抒情的花鸟作品。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精进,陈林愈发希望在工笔花鸟画创作领域有自己的一些探索。2002年,他先后推出《红豆角·红蜻蜓》《红扁豆·黄月亮》等画作,这些作品中开始呈现出一种由主观重组意识和构成构建的审美意味。 转型探索新工笔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学术眼界,陈林于2003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在读博的三年中,大量阅读和不断观摩,以及与美术界名家多次的思想碰撞,让他迎来了自己创作的重要转折。「我们与古人生活的环境有着巨大差别,对生活的感受有许多不同,当代花鸟画家的创作应该表现当下的生活气息与画家的真实感受。」带着这个想法,陈林开始尝试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现代建构。 通过在明清时期的版画作品等传统元素中找到的画面构思、构成灵感,陈林用家雁、雉鸡、锦鸡等形象,置换原作中的有关元素,这些新图像,为陈林带来了绘画空间的全新维度。相较传统工笔画较为写实的表现方式,陈林在探索中会更注重对画面类似散文形式的叙述,画面中呈现的不仅是画家看到的世界,还有他体验到的世界,甚至于他想像中的世界。 从2006年开始,陈林陆续创作《误入》《寻觅十二钗》《共鸣》等系列作品,他巧妙地引入中国传统以及世界其他民族绘画的经典图像,并将造型各异的禽鸟置于其中,让禽鸟带领观者在古今中外的艺术时空中遨游、穿梭,感受他与先贤大师超越时空的对话。极具个人特色的现代构成图式,让陈林的绘画与传统工笔花鸟拉开了距离,并逐渐成为识别性很强的新工笔花鸟画风貌。 守正创新破藩篱 陈林的作品中也有屏风、家具、台阶等物品,他借这些物品的空间造型,将画面进行巧妙分割,后来甚至开始绘制镜面、切片,描绘光、影,通过遮、掩等效果,扩展画面中图像空间的视觉容量。在这种创作中,画面前景的禽鸟具备了灵性和知性,具备了审视与思考、分析与判断、回眸与展望的功能,它们与身处的虚拟场景达成和谐的叙事结构,从而摆脱了再现自然形态的程式,洋溢着浓郁的时代审美气息。 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研习的深入,陈林愈发觉得中国画博大精深,激起他探问传统文脉本质的愿望。2012年以来,陈林开始着手减弱绘画中当代图像元素的介入,隐去以往作品中如窗棂、屋檐等建筑结构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浓厚传统古典意味的构建,从而为禽鸟的往返畅游营造了良好氛围。他连续多年创作完成了《畅神》系列作品,全景式地展开了董源、赵孟頫、龚贤的山水画卷,处于同一时空的禽鸟们顾盼生姿,生趣盎然。 陈林简介: 陈林,200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先后在美国西雅图《世界日报》画廊、西雅图Linda Hodges画廊、广东省文联艺术馆等国内外多地举办个展,出版《唯美新势力·陈林工笔花鸟画精品集》《新工笔文献丛书·陈林卷》《别求新声·陈林工笔画作品》等作品集。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