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赴約齊植樹 新生翠綠覆焦土

Published at Apr 14, 2023 03:53 pm
2022年高温肆虐的8月,重庆发生山林火情,其中距离主城最近的缙云山山火连续燃烧了5天,在森林消防员、武警等专业救援力量以及市民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同心协力下,终于遏制住蔓延的火势,保住了缙云山。「来年春天我们一起植树」成为这座城市口口相传的约定。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在岩缝、焦土和被砍断的枯竹丛中,已经钻出了新生的翠枝。在自然修复的基础上,山城市民也竞相参与为净山复绿活动,山上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净山人、植树人,为自己的城市出一分力。 ◆香港文汇报记者 孟冰、张蕊 重庆报道 今年的植树节,在缙云山下的虎头村异常热闹,从全国各地报名参加植树活动的志愿者聚集在此地,为去年经受过山火摧残的山脉添绿。植树志愿者甘红女士前一天刚刚坐飞机从北京回到家乡重庆。「去年夏天山火救援,我人在外地,没做什么贡献,今年植树节恰逢周末,就坐飞机回来为家乡做点事,非常幸运能抢到植树名额。」 虽然山火修复应以自然修复为主,但今年植树节,重庆北碚区共准备了五千余株树苗,供志愿者植树。官方发布公告称,缙云山灾后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工程。经专业团队现场勘查,因为森林火灾而形成的荒山和隔离带大部分区域地势陡峭,现地条件复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适合大量人员前往。故当地选取50余亩地势相对平坦的虎头山区域,先由百余名工人进场采伐烧死木、清运枯枝、平整土地,还将通往植树点的道路由陡坡改为便于行走的小道,并采购木荷、枫香等苗木,准备足量植树工具后,供市民代表线下植树。 千余株树苗显然无法满足市民的热情,无论是北碚发布的官方途径,还是「黄丝玛玛城市v团」等公益组织招募,无一不是瞬间满员。「在志愿者的微信群中,没有抢到名额的网友也表达了他们非常遗憾的心情,有很多市民关心山火后的修复,还有一些企业家为我们的植树、净山活动捐款。」黄丝玛玛工作人员「辣椒」(化名)表示,她3月11日、12日两天都要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上山植树。 修复与灭火一样也要众志成城 素不相识的志愿者们数十人一组,来到植树区域,在园林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种树。「首先先把树坑的深度挖好,不要超过树根球太多,树苗要放直,覆盖在树根上的土用铁锹压实……」志愿者们闻言认真挥舞手中的铁锹。由于山上只牵引了一条浇灌用水管,担心水管的牵引和拖拽会伤害到入土未深的小树苗,志愿者们便组成了一条接力长城,由一个人负责接水,再靠手手相传将水桶送到每一棵树苗处。「这个场景多像当年灭火志愿者们组成人墙传递灭火器材啊!」曾经参加过山火救援的杨先生感慨。或是巧合,也是必然,植树志愿者们再现了「众志成城」,致敬去年救援山火的英雄。 重庆有一首家喻户晓的童谣,叫 「黄丝玛玛」,在重庆方言中,是蚂蚁之意。山火过后,由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重庆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等参与启动「爱在山野」公益行动,并创立「黄丝玛玛工作室」。「我们觉得,重庆人其实都像蚂蚁一样,每个人都是很小的个体,但是在山火面前,这些个体完全融在一起了,山火后的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也需要这样的团结与合作。」黄丝玛玛的志愿者孙智说,就是这些「蚂蚁」们挡住了山火,最终扑灭了山火。现在面对受伤的山体,修复的过程一样需要众志成城。 自从缙云山山火发生后,「黄丝玛玛工作室」就组织了许多次徒步活动。「自然本身不生产垃圾,如果我们在山林中看到有矿泉水瓶、塑料袋这样的垃圾,请大家放在自己随身带着垃圾袋中。」参加「爱在山野」活动,随身携带捡拾垃圾的工具已成为志愿者的习惯。 父母携子女「净山」增环保意识 在植树活动前的一次徒步净山活动中,不少父母带着自己的年幼子女一起认知、感受山火后的缙云山。唐女士带着8岁的儿子祺祺一起参加活动。她表示:「我是重庆北碚人,从小春游秋游必爬缙云山,这座山是所有北碚人心中的靠山和精神支柱。山火烧起那些天,很揪心、痛心。我儿子一岁多就开始爬缙云山了,这次带他看看山火对森林的伤害,让他从小学会爱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8岁的祺祺随身带着垃圾袋和垃圾夹,一边走着,一边将山上的矿泉水瓶、纸巾等杂物小心拾起——这也是每次「爱在山野」的重要任务之一「净山」。 缙云山脉连绵不断,山路有崎岖有平坦,「爱在山野」的活动组织者会根据活动路线招募相应年龄的市民,譬如植树活动要求年龄不得小于11岁,而净山活动则放宽要求,6岁以上皆可参与。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