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 細味國寶級珍品 600年前魯王之寶再現眼前
Published at Oct 24, 2022 10:59 am
在距今600多年前的邹鲁之地,曾生活过一位年轻的鲁王(又称鲁荒王),他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这位王爷好文能诗,谦恭下士,自幼深受朱元璋的喜爱,却迷信丹药,在十九岁时服食丹药中毒伤目而亡,朱元璋认为他荒诞不经,谥号为荒王。山东博物馆常展「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通过700余件珍贵文物,揭开鲁王之宝的神秘面纱,亦带领观众穿越历史,窥见600年前明初文化的冰山一角。◆文、摄:香港文汇报记者 殷江宏
据「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策划者、山东博物馆典藏部蒋群介绍,整个展览按照生活背景为主线,分为王室礼仪、生活起居、文房珍宝和仪仗出行四大部分,展品包括冕弁服饰、家具漆器、文房珍宝、琴棋书画、木俑仪仗等7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不乏国宝级珍品,为明代许多早期的制度提供了实物的参考和例证。
九旒冕 镇馆之宝之一
「冕是中国古代最隆重的冠饰,这件九旒冕是明代出土的唯一一件冕冠实物,填补了历史空白。」据蒋群介绍,作为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九旒冕是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礼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冕的顶上有一块长49.4厘米的綖板,綖板前端圆后端方,以应「天圆地方」,表示博大之意。九旒冕前后共垂着9道旒,每道有9颗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颗。垂悬九旒正是明代亲王冠冕的定制。
「在明朝一般皇帝是十二旒,太子亲王是九旒,郡王七旒,依此递减。」蒋群表示,九旒一般由赤白青黄黑五色玉珠串缀而成,垂覆在眼前,表示帝王不视非,不视邪,非礼勿视;两边的「充耳」,是「充耳不闻」之意,警示皇帝不要盲听,不能听信谗言。由此可见,「冕冠里包含着很多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道德观」。 九旒冕是目前已知唯一一件存世的明初亲王冕冠实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
朱檀墓最华丽的文物
和九旒冕一起展出的还有九缝皮弁、乌纱折上巾以及多件服饰珍品。其中戗金云龙纹朱漆木箱,颇为引人注目。整个漆箱分三层,上层为套盒,中空,下层是抽屉,内外均髹朱漆,饰戗金云龙纹,左右两面上部各有蛇形提梁,前后两面各有四只穿带鼻。此器物代表了元末明初漆器戗金工艺的高超水平,保存完整,堪称国宝级文物。
镶宝石金带饰则是鲁荒王朱檀墓出土文物里最华丽的一件文物。据蒋群介绍,这件金带饰上面镶有33颗宝石,有蓝宝石、贝珠、红宝石、绿松石和猫眼石。「一件金器上镶嵌这么多宝石的文物是非常罕见的,像这个红色尖晶石就和英国女王皇冠上的红色尖晶石是一样的。」 蒋群表示。
唯一形制完整的七弦琴
鲁荒王墓出土的 「天风海涛」琴,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形制完整的七弦琴,为探讨古琴形制和制作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对研究中国弦乐器的发展史具重要意义。
近距离观看「天风海涛」琴,可以深刻感受到历史带来的斑驳印记。此琴为仲尼式,身长121厘米,琴头高7.9厘米,肩宽19.5厘米,尾宽13厘米。琴面用桐木斫成,底为梓木,琴身通体黑漆,十三徽由金片镶嵌而成,琴底二雁足为玉雕仰莲形;琴面布满蛇跗断纹。琴底有长条形龙池和凤沼两共鸣槽。龙池内有墨书两行:「圣宋隆兴甲申,大唐雷威亲斫」。
据了解,唐代蜀中雷氏家族制琴技艺达到当时的巅峰,其中又以雷威最为有名,经过雷威亲自制作的琴无一例外都成为绝世名品而被皇室贵族收藏。此次展出的「天风海涛」琴虽然在出土时七弦已失无法弹奏,仅存七个调弦玉轸和二玉足,依然弥足珍贵。
豪华仪仗俑群令人震撼
整个展览最为震撼的是由几百个木俑组成的仪仗俑群,专家认为应是明代亲王仪仗出行的真实反映。
据介绍,鲁荒王朱檀墓共出土了407件木俑,现在展出的有397件。整个木俑群阵容庞大,有仪仗队、乐队、武士、文官以及身材魁梧的侍卫。文俑身着圆领曳地长袍,腰束带,足登黑靴;武俑内着长袍至脚面,外穿铠甲。马俑则施红、黑、白三彩,体态健硕,有的站立,有的作行走状。仪仗俑群排列整齐,威严而壮观,不失为一场视觉盛宴。站在仪仗阵前,彷佛可以看见年轻的鲁王端坐在华美的辂车中,伴随着豪华仪仗出行的场面。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穿越歷史 細味國寶級珍品 600年前魯王之寶再現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