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被懂的人買走才是好歸宿
Published at Oct 26, 2021 10:35 am
当数码产品逐渐替代纸质书籍,仍有一些人难舍指尖翻过纸面的触感;在实体书店式微的当下,仍有人凭借一己之力在单打独斗,希望能让人在闹市中、故纸堆里寻找到一份久违的感动与静谧。何泽华与他的九斤书店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的二手书用电子秤称重,全部九元(人民币,下同)一斤,这也是店名的来源。
从工地扛水泥做起,爱书的老何从各路低价收购旧书,除了少数市面上绝版的,其余一律称斤卖。每本都会经过仔细的整理、消毒,老何的坚守,换来的是书友的认可,有些人甚至专门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来到深圳坂田,走入五和地铁口附近的一条小巷深处的九斤书店里「寻宝」。在老何朴素的观念里,书被懂得的人买走,才是好的归宿。
●香港文汇报记者 石华 深圳报道
何泽华,重庆万州人,书友们都喜欢称呼他为「老何」。因家境贫困,老何初中毕业后就没有读书,前往湖北宜昌的工地当小工、扛水泥。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读书成为老何唯一的精神慰藉。久而久之,狭小的工地宿舍容不下老何购置的书。
为了腾出空间,老何挑拣了部分书想卖掉,一打听却发现「家产」只能卖到2元时,一气之下又将书运回宿舍。看着眼前的书,老何盘算着自己摆摊卖书。2000年的这一天,老何赚到了7元。时隔多年,老何依然清晰地记得人生中第一笔生意。
靠当搬家工攒钱开店
尝到二手书市场的甜头后,工作之余,老何买了一辆二手单车,穿行在宜昌的大街小巷,收书、读书、卖书逐渐占据了他的业余生活。随着经验的积累,生意也从最初的7元,到30元,再到最高的100多元,老何有了自己的二手书店,只是生意一直不愠不火。
2008年,在老乡的介绍下,老何来到深圳成为一名搬家工。「当时听老乡说在深圳当搬家工一个月能赚一万多,比在宜昌开书店好,于是就来了深圳。」老何用全部积蓄购置了一辆二手货车,每个月挣下4,000多元。2012年,靠着当搬家工攒下的钱,老何决定重操旧业,卖掉货车,在罗湖开了一间旧书店。后因铺租昂贵,几经辗转,旧书店开到了龙岗。
因卖书九元一斤得名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走进100多平方米的书店内,不少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张贴在墙上。入口处摆放了一台电子秤,读者挑选后的二手书全部上秤,九元一斤,故而店名为「九斤书店」。
最开始时,老何会在小区门口挂一个纸牌,上边写有「收书」二字招揽生意。随着朋友圈的扩大,现在老何坐在家中,等着书友的信息。「他们只要把书拍个照片,微信发过来即可。如果是好书,我立刻上门。」老何说,深圳读书氛围好,书多顾客也多。
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爱书的老何对畅销书了如指掌。「小朋友的绘本、流行小说、文史哲、社科工具书都很畅销。」老何表示,这些都是在跟书友的交流中默默记下来的。 「旧书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内容。书上每一个字和每一个图案,都带着不同时代的气息,从泛黄的纸张中就能感受出来。」
拟网上卖书维持开店
根据全国中小书店联盟「书萌」对国内1,021家书店的调查显示:今年年初,90.7%的书店选择停业,超过99%的书店没有正常收入。面对「寒冬」,很多实体书店选择把书店搬到「云端」,利用直播、线上销售等多种方式走出孤岛,进行自救。
面对这样的背景,老何显得很茫然。一方面,他也准备学习网上卖书的模式,毕竟在网上可以节省每月7,000元的租金,另一方面也寄希望于二手书市场的好转,毕竟实体店的体验与网店不同。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書被懂的人買走才是好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