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密營」遺址豐 抗聯風骨傳後世
Published at Oct 26, 2021 10:32 am
在距离辽宁省会沈阳市中心向东140多公里的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猴石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处鲜有人至的国有林场。在参天密林的最深处,一片总面积达38万平方米,内地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内容最为丰富的抗联密营遗址遗迹群静静坐落在这里。
90年前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也成为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起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东北义勇军到东北抗日联军,一支支崛起于民间的抗日力量在白山黑水间纵横抗敌。密营,是东北抗联志士对敌作战的临时后方,也是他们的秘密宿营地。在抗日战争初期,敌强我弱,为了最大程度保存作战实力,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空地袭击,密营的选址都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艰苦的群山深处。●香港文汇报记者 于珈琳 沈阳报道
新宾满族自治县副县长杨冬和县文旅局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巍已经记不得多少次踏着脚下的泥泞一路攀登到这里,「每个来过的专家都只有两个字,『惊叹』!」
经过考证,这里正是民族英雄杨靖宇率领的抗联一军三师的抗日根据地。当时受党中央委托,杨靖宇来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1936年至1938年间曾有700多名抗联将士在此秘密过冬驻扎,并进行军事训练、政治教育等。
在新宾抗联密营遗址遗迹群中,已探明的遗址共6处,呈狭长条状分布在景区内的头道秧等区域内。
「完整保存说明部队是安全撤离的」
「密营处处体现着我们英雄前辈的战斗智慧,顺山势用青石垒建的烟道、掩映在密林下的营房、隐蔽在地下的地窨子(地窖),哪怕在日军飞机低空侦查的情况下,都不易暴露。」王巍从2019年探查工作启动时就一直负责现场探寻工作,「这里的完整保存也正说明了我们的部队是安全撤离的,在这里生活战斗的近3年时间里,他们用英勇和智慧保存下抗战实力。」
根据现阶段考证,这里已经确定了前沿哨所、地窨子、营房以及练兵场、打谷场、灶台等60多处遗址。「最近又在附近发现了一个密营点,正在进行保护性清理工作。」
80多年前烟熏痕迹今仍清晰
在东北,土炕是一种用土坯或者砖石垒砌而成的中空的「床」,而烟道则是在这床下蜿蜒曲折、帮助将烟排出并做好掩护的一种连通室内室外的装置。
王巍展示了一处最令人惊叹的烟道。尽管已经坍塌了部分,但仍能看出这条完全由山石垒砌而成的长超200米炕道的基本构造。
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东北深山,生火取暖并通过炕道排烟是安全度过极寒的唯一方式。「那些朽木,就是当时用来掩护在炕道上的,80多年了,但这上边被烟火熏黑的痕迹还十分清晰。」
山林中建密营 灵活战略抗敌
抚顺是东北抗联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杨靖宇在东北的抗日活动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抗联战士利用天然屏障与日寇作战,在多处山林建起密营,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击敌人。据统计,仅从1936年2月抗联成立到1937年七七事变的一年多时间里,抗联一军一师和三师在抚顺地区先后与日伪军作战50余次,歼敌2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000余支和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著名民间文物收藏家张广胜曾花了近5年参与包括抚顺地区在内的东北6处规模较大的密营遗址遗迹的探寻工作。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7年在黑龙江鸡冠山密营遗址遗迹群。」「当地的专家找到我,希望通过与我现有的文物藏品比对,能够帮助鉴定出鸡冠山密营的文物年代和历史意义。」
由于这一处密营最终被日军摧毁,遗址遗迹的大部分区域尽显焚烧后的灰暗。在一个只剩半截的树干中,张广胜惊诧地发现了一枚完整的子弹头镶嵌其中。「这令我不能平静,我们能够想像,当年在日伪的疯狂围剿下,抗联战士在这里顽强斗争,这枚子弹也正说明了当时日伪是通过机枪扫射追杀抗联战士,那是真正的枪林弹雨。」「当年日军扫荡作战,常在春秋两季抗联力量较薄弱时进攻,只要发现密营,就一把火烧掉,手段极其恶劣。」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抗日「密營」遺址豐 抗聯風骨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