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民用防核船 路撤離見真章

Published at Jan 06, 2023 09:13 am
与香港中心市区直线距离约50公里的大亚湾核电站,投产28年来一直运行安全。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将于下月举行5年一度的大型跨部门演习,确保具备有效应对核事故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并展示核应急方面有充分准备,以及借此向公众推广紧急应变意识。保安局演习管理组总监傅逸婷日前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透露,早在大亚湾核电站启用之时,香港就已制订核事故应变计划,倘发生事故,有需要时会撤离与核电站直线距离20公里以内的东平洲居民和游人。她并指,消防处近年添置的7号消防轮,具备处理核生化及辐射事故的设备,是全球第一艘获得船级社认证的民用核生化防卫船,该船将负责演习及应变计划撤离任务。◆香港文汇报记者 刘明 傅逸婷指出,代号「棋盘三」的演习将于下月9日起的一周内择日举行,今次是10年内第三次大型演习,上两次为2012年的「棋盘」及2017年的「棋盘二」,对上一次有来自35个决策局及部门合共逾1,400人及约200名志愿者参加。今次演习参与人数与之前相若,由警务处、消防处、天文台、机电署和环保署人员组成的保安局演习管理组早已于今年8月下旬成立,负责筹办是次演习并进行公众宣传教育工作。 演习分两部分,包括指挥岗位演练,透过向参与的决策局和部门发出演习行动模拟信息,测试应变、判断与协调能力,保安局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与其他部门的紧急事故控制中心亦投入运作;而行政长官督导小组和由保安局局长率领的执行小组,亦会指挥就模拟核事故和相关事件作出应变。第二部分则测试决策局与部门协调与各自决策能力,前线部门要动员进行实地行动,包括预防性撤离行动、设监测中心为撤离人士和食物等检测辐射。 与粤设有通报机制 傅逸婷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与广东省核应急委员会办公室一直保持恒常合作和沟通,广东省运作的核电站若发生核事故和运行事件,会有相关应急通报机制,确保特区政府及早获得有关消息并采取相应行动,特区政府天文台、机电署和衞生署会不断评估情况,并由行政长官督导小组作出决策。 她指出,东平洲位处大亚湾核电站20公里范围内的应急区,倘核电站发生4级至5级事故,会考虑撤离该岛的居民及游人,「要视乎辐射水平、风向及风速等不同指标,若事态严重,会作预防式或称为防御式的撤离工作,消防处新添置的7号消防轮将执行有关任务,亦会参与今次演习的模拟撤离行动。」 据介绍,7号消防轮有完善洗消设备,能为怀疑受污染人士即场洗消,另配备伽马射线检测仪,检测户外辐射水平;驾驶室及船舱则有高效能空气过滤系统和加压系统以维持正压状态,保持空气处于安全水平,大大提升处理生化核事故能力。该消防轮在应变计划中大派用场,「因虽可用直升机接载岛上居民和游人,但人数若较多,海路撤离是合适选项。」 傅逸婷强调,专家评估即使发生最严重情况,撤离范围也只限于大亚湾20公里范围内,惟东平洲不同日子人数差异大,「视乎天气及是否假日,由几个到几百人不等」,被撤离人士除在7号消防轮上即场洗消,亦会被送往马料水公众码头附近进行核辐射监测和洗消。 邀海内外专家「观战」 她指应急方案有「三部曲」,先是尽量撤离东平洲的人士,而7号消防轮可容纳数十人;倘未能撤走则要做好屏蔽,「因(辐射)烟羽吹过的话,已不会再受辐射影响,天文台会向政府提供很多资讯,包括烟羽范围,该段时间最好藏匿在固有建筑物中。」第三则是在有需要时派发俗称「碘片」的甲状腺封闭剂,「预计辐射烟羽来临前或到达后数小时内会考虑派发,碘片可隔离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降低患甲状腺癌风险。其实20公里范围内的人应已撤离,再远些有人居住的已是20公里外安全范围,一旦要派碘片,事态应较想像中极端和严重,那时会向小朋友或怀孕妇女等特定群组派发。」 另外,为提高演习专业性并加强与专家交流,保安局已邀请内地、海外和本地的专家,包括国家核安全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香港核学会、香港辐射防护学会等派员作为是次演习的观察员。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