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香港故事 實現互動共贏

Published at Oct 03, 2022 11:07 am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7月1日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央将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全力支持香港对接国家发展规划和战略,全力支持香港与世界各地展开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今年8月31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香港第七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对香港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四点希望」。 不少香港企业、在港中资企业多年来一直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多年来,他们靠实干讲好香港故事、中国故事,同时,他们以细腻的心思,赢得当地政府以及人民的好评,同时积累了要成功在当地发展的丰富经验,运用巧思希望将故事讲得更入耳、更入心。香港文汇报专访多名政商界代表,而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攞个心出来」。他们希望不仅要在商业、经济上与当地互动共赢,更要能敏锐捕捉当地需求,体恤当地民情,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展示好国家的形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当地人民建立深厚的友谊。 ◆香港文汇报记者 黄子龙、柴婧 陈祖恒: 时装是说好故事的载体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黄子龙)讲好香港故事不能靠硬销,需要的是巧思。立法会纺织及制衣界议员陈祖恒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说,「时装是说好香港故事的载体。」他说,通过衣着,可以展示中国历史、故宫设计等中国文化故事,也可利用高科技设计,制成可供运动员穿着的服装,展现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特点。他认为,过往这些行动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未来希望政府和其他机构能对具备有关元素的产品加强推广、支持,携手讲好香港故事。 可展现香港高水平设计 好的服装设计会说话。陈祖恒指出,服装可以表达到包括历史、故宫横梁的设计,甚至有些运动衣服可展现香港的高科技水平的设计。他认为,服装的载体可以透过许多途径宣传出去,例如要出国的运动员可以穿带中式元素的外套,举行带中式元素的设计比赛,并牵线推动胜出者到外国时装展参展,或者在电视电影中让主播和演员穿着具备这些特色的服装,相信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制作服装的过程亦是讲好香港故事的过程。早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的纺织及制衣业便到东南亚国家营商和设厂,与东南亚多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陈祖恒表示,业界有责任在与各国商会沟通时,主动向他们说好香港故事,而业界在柬埔寨、缅甸、菲律宾、印尼、越南等各国营商和设厂时更可以身作则,让各国看到现时香港企业的良好面貌。 做好自己也是讲好香港故事 他分享了自己在东南亚开厂的经验,表示他们每到达新的地方,必定会先了解当地的文化、习惯、日常所需、优势,然后才制订管理模式。他们还会创造「双赢」局面,协助当地居民学习更多技能、提升工资,从而改善生活水平,因此企业在当地很受欢迎。 陈祖恒说,他们也很重视对工厂进行严格管理,包括做好职安健、确保货物合理安防等,保障好每一名工人的安全。同时,还会适当为当地居民做好社会服务,包括协助儿童接种疫苗、解决妇女健康问题、在开学前向学童赠送礼物包等,还会在疫情最为严重时购买粮食赠与工人,让工人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做好这些后,外国工人便能看到现时香港企业的专业性和全新面貌,亲身体验到活生生的香港故事。」 当然,讲好香港故事并非易事,陈祖恒希望特区政府未来加强统筹,对讲故事的范畴有所规划设计,再由政府官员分别进行协调,相信能更集百家所长,让香港各界共同讲好香港故事。 严刚:一条水泥路 推动民心相通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黄子龙)曾经,立法会议员严刚是香港故事的「读者」。在他读到的故事中,香港是一座「励志的城市」,是许多赤手空拳来港打拚的创业传奇,是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这则故事吸引他成为建设香港的一员,如今,严刚成为香港故事的「讲述者」。他向香港文汇报记者说,在这则故事中,香港要「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要有顶层设计,要有在港中企与香港其他大中小企一起「走出去」的雄心,也要拿出能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个村庄的村民需要一条水泥小路的用心。 「香港一直是一个很励志的城市,我们有很多商界领袖、社团领袖早年都是在内地成长,只身到香江,香江的成功、传奇激励了很多人在香港创业。」被香港故事吸引来港,至今在港奋斗25年的严刚忆述,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有福建同乡在香港工作,「只是一般的打工人,但是春节回家的感觉确实反映出很多很大的内地和香港的差距,大家要走向省外,香港是他们首选的目标。」现在,香港和内地一线城市的差距已经愈来愈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被超越,但他对香港未来依然有信心。 他强调,香港要讲好香港故事,就要继续发挥好东方明珠的影响力,讲好「一国两制」的故事,特区政府更要从「小政府,大市场」的思维逐渐转变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积极做好顶层设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改变过去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发挥好「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作用。 中资企业可发挥引领作用 严刚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会是香港未来的机遇所在,讲好香港故事,让这些国家更了解香港就成为重中之重,「我觉得我们在『一带一路』已经有布局的中资企业,将来要发挥好引领作用,让香港的大企业,甚至中小型企业在海外有新的增长点。我们要向这些企业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他们如果成功了,也同样是讲好了香港故事。」 要讲好香港故事,不仅要讲好经济发展的故事,还要做好民心相通。曾长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白俄罗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严刚特别谈到一段难忘的经历。 他说,招商局除了在白俄罗斯开发「中白工业园」外,还会在当地做一些社会民生工作,「比如曾替他们在工业园旁边的村子修了一条小公路,虽然投的钱不多,但那条水泥路修好后,村民都洋溢着幸福的感觉,全村人出来庆祝,把那条路命名为『中白友谊路』。」 「我们做了一件小事,但却成了推动民心相通的路,我们也没有想到他们有那么大的感激之情,所以,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从些小细微的事情入手,效果可能是你意想不到。」严刚感叹道。 严刚说,每当白俄罗斯遇到天灾、疫情,招商局都会向当地捐款,并提供所需医疗物资,到后来内地爆发疫情,白俄罗斯也派飞机支援内地,提供医疗物资,「他们从内心觉得大家是真正的伙伴,这就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非常好的互动。」 严刚强调,未来五年是香港由治及兴最关键的时期,商界将担当重要角色,「各界共同讲好香港故事,而商界需要去实践,不能宣传做得好,实际做得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谱写成功的香港故事。」 陈亨利: 为当地孩子提供教育 香港文汇报讯 「我们曾经结交损友,被教唆做坏事,可说是已半只脚踏进监牢。幸好,我们参加了Kanoa FC,并爱上足球。」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少年Kirt Andon和Andruw Omelau如是说。他们曾受惠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亨利与家族在当地开展的慈善事业,通过免费足球课程,完成了从街童到球员的身份转变。陈亨利日前在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说:「没有任何帮助比提供教育更好,这不但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当地孩子,还能说好中国故事。」 伙菲国组织培育「国脚」 陈亨利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香港纺织及制衣业便已开始到东南亚设厂,为当地打下制衣业的基础。多年来,他们针对当地人民所需提供了慈善支援,令他们与当地政府建立起良好的人脉关系,也和当地市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讲故事,最重要讲得入心。陈亨利认为诀窍是要「攞个心出来做」,「有些事情我们能够做到,就会帮助他们。」他与其家族企业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菲律宾与专门协助街童的组织合作,鼓励街童参与免费足球课程,更为他们提供职业导向服务,「当地足球学校中有两三个『国脚』就是这个项目培训出来的。」有不少曾经的街童通过这些项目,人生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 陈亨利表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侨子女学习中文亦是讲好香港故事的重要途径。他们在关岛、马来西亚等地推广中文教育,发现近10年愈来愈多当地人对学习中文有兴趣,他相信这将有助于令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更加融洽。 灾害时展现人文关怀 每逢当地遇到灾害,陈亨利的企业还会竭尽所能伸出援手,这也是双方建立信任的重要来源。陈亨利忆述,菲律宾曾发生火山爆发,当地停电,而唯一的发电机就在陈亨利的工厂里,「当地政府要借发电机,当地水井都需要电,无发电机连水都无法供应,(我)就(将发电机)借给了当地政府。我只是损失生产,至今他们依然向我们表示非常感激。虽然没有了一个星期的生产,但值得。」 疫情期间,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厂,都会为当地人提供防疫物资、中药,「其实当时找口罩真的很困难,最初都在东南亚购买,后来东南亚都买到无口罩,要到其他国家购买再运过去。」陈亨利表示,尽管过程艰难,但只要大家在有灾难的时候可以帮助到他们,「就好好。」 多年来与当地人的相处,不仅体现在商业层面,更体现了人文关怀。陈亨利表示,如果在当地深耕的商界、在当地有人脉的华侨可以一同去讲香港故事,「相信会事半功倍。」他并建议特区政府发掘更多香港企业在东南亚的好人好事,借此让更多人更加认识香港、了解国家。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