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地變身創意花園 深圳社區共建共享
Published at Sep 12, 2022 09:02 am
香港「打击衞生黑点计划」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计划的第二阶段将重点美化公共空间、改善街道设施并优化园林建筑。一河之隔的深圳,近年来在加强环境衞生、园林绿化、市容管理等工作方面,全力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探索出了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径。连日来,香港文汇报记者走访多个社区共建花园、垃圾转运站、大沙河绿道、高科技公厕等地,探寻环境治理的先进做法,盼为香港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香港文汇报记者 郭若溪 深圳报道
废旧轮胎的盆景,海漂木的栅栏……走进深圳盐田区「鹏湾社区艺术花园」,一扇用海漂木建成的小门映入眼帘,门顶处是色彩缤纷的鸟屋,园内各种植被错落有致。绿丛中,「共同小花园,大家来建造」标语格外显眼,花园一隅摆放着许多五颜六色的轮胎,轮胎里种植着各种盆栽,绿意盎然。
鹏湾艺术花园:旧物改造盆栽
「原来这是一块脏乱的荒芜空地,天气一热成了蚊虫聚集地,一度困扰了附近居民。」园长裴亦南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去年,盐田区城管局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共建花园项目,给了这块空地以华丽变身的机会。经过参与式设计工作坊、征集花园名、睦邻窗内容共创等一系列准备后,项目号召居民一起启动了旧物改造、花园共建工作坊等活动。
据社区志愿者徐贤介绍,花园的主要建筑材料是从附近洗车维修店运回的旧轮胎,废旧的展示架、海漂木,全部交由盐田区青少年书画院鹏湾分院的师生进行改造。「改建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社区居民参与进来,大家积极认养植物,带着孩子一同体验种植。」经过「翻新」后,荒芜绿地变身「创意花园」,成为居民家门口的绿色休闲场所。「把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大家一起动手变废为宝,很有意义。」居民陈女士说。
笋岗火车花园:突出文化特征
位于罗湖区笋岗片区的笋岗火车花园,与广深铁路笋岗站仅一墙之隔。这里原本是一个垃圾堆叠、脏乱臭的消极边角地,周边居民避之不及,经常投诉不断。火车站早年承担对香港的全部铁路货运业务,2010年停用后,附近开始逐渐荒废,有居民还曾违规在此开垦种菜,脏乱现象一直未能根治。
依托共建花园建设项目,社区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场地的文化特征,共同设计和谋划了以「火车花园」为主题的方案。铁轨般的园路系统串联火车廊架、火车头打卡墙、车窗驿站,成为笋岗火车文化记忆传承的博物馆。「不少人还专程来这里打卡拍照。环境好了,我们周末也会经常来散步。」市民胡小姐说。
文锦渡容融乐园:跨境家庭参与
在文锦渡口岸附近的容融乐园,是深圳首个深港跨境学童社区共建花园。疫情以来,为解决跨境学童出现的焦虑、抑郁、朋辈关系缺失等问题,罗湖区妇联联合区城管局、黄贝街道办在罗湖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大楼的屋顶平台上,创建了容融乐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沟通交流的乐园。
最初,容融乐园由15个跨境学童家庭共同调研、设计草图、共同建造,跨境学童们为花园取名「容融」,寓意包容融合,快乐成长。花园内有深港交融主题景观,还有雨水花园、芳草园、芳香园、微植物景观等。
「在容融乐园,我了解了很多自然知识和植物知识。」来自香港仁济医院赵曾学韫小学三年级的跨境学童王同学,在这里交到了不少新朋友,他还认领了几株桑椹树,有空就会来浇水照料,还会给鱼塘里的鱼喂食。
「公园里的深圳」:城市新形态
近年来,为提升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深圳精心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品牌,全市公园已达1,238个,「公园里的深圳」成为当下城市的新形态。共建花园则选址街道边角或小区闲置场地,以社区公共绿色空间为载体,由社区居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不但改善了城市小微绿地景观品质,而且增加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为市民提供了「可参与」和「亲自然」的城市健康生活,逐渐成为深圳社区环境治理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共建花园240个,到今年底,将新建共建花园120个。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廢地變身創意花園 深圳社區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