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人 李超:多平台融合玩轉 「大屏小屏」
Published at Nov 30, 2022 03:01 pm
追剧、看综艺得用倍速,花絮比正剧「香」……观众顺应技术潮流而变化的口味,正在成为传统电视人必须直面的头等大事。作为内地旅行综艺真人秀开山之作《花儿与少年》播出到第四季,节目口碑出现「无聊」等热话词条。该节目制片人、总导演李超也有话说:内地综艺走出了百花齐放的状态,现在不少王牌IP项目遭遇制作瓶颈,创作者也需要走出舒适区去应对创作危机。与此同时,李超也强烈地感受到:90分钟的长视频综艺节目不太吃香,微综艺已悄然成风。综艺制作如何玩转「大屏小屏」,成为一个传统电视人站在十字路口时先要想清楚的问题。◆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胡若璋 广州报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享有内娱旅行综艺真人秀「开山之作」美誉的 《花儿与少年》第四季请来了综艺感爆棚的杨幂,作为节目一大热点嘉宾,却意外带来一个收视话题:即使是杨幂的粉丝,也少有人能耐心追完电视播出版本,更多人兴致勃勃蹲守网络端追看片段、继而发散节目在各大社交平台的「粉丝流量」。
此处需赘言一番,《花儿与少年》最初是2014年由廖珂团队推出,后续也由「百万文案大神」出圈的吴梦知团队接手操刀过。曾经主打海外旅行自助真人秀,一众明星艺人境外的「囧」游也激发了内地民众境外游的热情。
应和观众高密度能量需求
《花儿与少年》今年启动第四季,且节目聚焦房车、露营,提炼出「发现141公里的旅行美好」口号。李超在一份旅游报告中获悉,在距离城市中心141公里内的露营地,帐篷和房车,为疫情之下的大家创造了美好空间。
出游,也是一种情绪的出口。李超在节目制作初期,就希望聚焦美好关系的呈现,在简单、真诚的互动中呈现更多「以情动人」。当节目首波热搜话题出现无聊、瓶颈这些词条时,作为传统电视人成长起来的制片人和总导演李超告诉记者,他带着两个观察来直面。
首先,年轻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节奏、内容都产生新的需求。通俗来说是,内容的看点以及笑点要求更高,需要像一部合格的荷里活大片,秉持三分钟产出一个笑点、五分钟引出一个大爆点这样的高密度能量需求。
其次,一个成熟的项目IP在手,播出后遭遇创作瓶颈问题,行业人士也在探讨,以年轻人为主打的「小屏时代」,综艺制作如何玩转「大屏小屏」?
「我自己也比较关注一些微综艺和中视频综艺。」李超借助社交平台各路观众的及时反馈,也在积极直面一个事实:观众对于90分钟体量的长视频综艺节目,已经缺乏追看的动能。另一边,节目在网端制作的一些15分钟、30分钟的短片内容,反馈就比较热闹。
社交媒体时代,综艺也面临大屏、小屏的不同制作需求。正片作为一道主菜端上桌,一些短小片段经过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来加工,更加爽口下饭,催人胃口。就拿《花儿与少年4》的前期策划和筹备来说,今年初,湖南广电内部正开始运行双媒体、双平台融合策略。这番改革对于传统电视制作人而言,除了电视收视成绩之后,也要考虑芒果TV网络端的点击量、会员收益等数据。
微综艺和中视频是大势所趋
双平台考核标准激发创作者在节目策划和执行时就要清楚认识:不同平台的观众更喜欢看什么?「其实这一次选角,我们还是考虑到了网络观众的需求,包括像在时代少年团丁程鑫、赵今麦和杨幂的选择上都均有考量。」李超也在探索。例如,在网络播出的第一集,面对粉丝群体,内容编排需要借助一些艺人的粉丝流量去打出节目热度。
「粉丝流量对于节目制作其实不冲突,它更多的是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李超坦承,多平台的制作和播出需求,倒逼节目在整个策划、执行、制作时去调整和倾斜。在拓宽观众群体的基础上,既要保留电视端的传统优势,又要拓展网络端的新群体。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可以令观众「自由切换」的收看需求。
此类尝试,李超「经口碑质疑一役」后更有头绪。
作为湖南广电内中坚力量的一批青年制片人、总导演,李超操盘过各式节目。有《运动吧,少年》这种聚焦体育生的选秀节目,也有聚焦消防员真实故事的热血综艺《勇往直前的我们》,还主导过湖南卫视多年的双十一、双十二晚会。在不同内容制作和输出中,李超也感受到了新的风潮:微综艺和中视频已是大势所趋。
「未来两三年,微综艺会有更多可能性。我也希望去尝试制作一些适合在电视端播出的短视频综艺。」李超,期待自己能成为引领者中的一员。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電視人 李超:多平台融合玩轉 「大屏小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