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闊發展空間 冀宣灣區精品

Published at Mar 22, 2023 10:03 am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前日公布《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3年度资助项目名单》。在正式提交申请的9,017个项目中,经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审,共评选出703个资助项目,香港今年有10个项目入围,是继2022年香港首次有9个项目入围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的项目以来,第二次再有项目入围。香港文汇报访问了其中5个香港今年入围项目的负责人,他们均对这次成功入选深感荣幸,不但增强他们在艺术创作路上默默耕耘的信心,拓阔了他们的发展空间,更有助他们建立文化自信,期望借此进一步宣扬大湾区的文化精品。 林颖施:助树立文化自信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张岳悦)新生代花旦林颖施此次借粤剧《昭君出塞》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名单之「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类别。正身在广州筹备《广州红 幸福城》节目演出的她在得知消息后既开心又感动,「我感恩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和肯定,这份资助使我对传承和宣扬优秀粤剧文化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粤剧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宝藏,有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未来,我不仅会代表香港参与全国性的曲艺演出,还会远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巡演,以粤剧唤起当地华人的乡愁和乡情。」 粤剧经典《昭君出塞》是红线女艺术巅峰之作,对林颖施而言,《昭君出塞》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可以说与她的戏曲生涯息息相关。2018年的筹款晚会是她第一次与香港中乐团合作,她以婉转的声腔生动演绎出昭君的家国情怀,也是这次合作促成了2021年的《情海波涛——林颖施粤曲之夜》个人演唱会;2021年的香港乳癌基金会《良施明暖粤曲慈善夜》以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为主题,《昭君出塞》赫然在她演唱的曲目之列;于西九戏曲中心茶馆剧场首演时,她同样演唱了此曲……,「《昭君出塞》为我的艺术人生创造了种种机遇,昭君美貌与智慧并重,心系家国安危,作为现代女性,我也视她为楷模。」 林颖施少年时期就读于广东粤剧学校,获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奖学金栽培,经常代表广东省赴全国参赛,屡获冠军殊荣。她于2007年获香港演艺学院奖学金攻读中国戏曲课程,11年间由学生做到导师,再成为演艺粤剧青年团正印花旦,其间又师承粤剧名家郑培英和倪惠英。她不仅勤于精进曲艺专业,亦于2018年创办「颖施艺术中心」,以不时举办演出的形式传承粤剧艺术,令更多人了解粤剧博大精深的魅力。 扬鸣粤剧团:默默耕耘终获回报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黄依江)扬鸣粤剧团艺术总监刘惠鸣承认今次是剧团第二次申请国家艺术基金,汲取上次失败经验终获入选,反映剧团的专业性和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赢得肯定,回报了剧团长久以来的默默耕耘。 「结合去年失败的经验,我们也请教了不少人,决定转申请小戏曲节目,亦重选了《子期与伯牙》这一作品,因为该作演出时观众评价很高,所以用它再度申请。」刘惠鸣表示,谈到剧团长久以来默默耕耘,却很难知道自身艺术水平到底达何程度,今次能得到国家级资助,是对剧团专业性和一直以来努力方向的肯定,「我们从3号晚得知消息后,到现在都很雀跃,就如同『高山流水』的故事一样,我们好像也遇上知音。」 扬鸣粤剧团的小戏曲作品《子期与伯牙》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这部创新粤剧作品讲述家喻户晓的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集粤剧唱腔、话剧布景、投影科技、诗歌、古琴音乐于一身,呈现出不一样的千古经典。 刘惠鸣指出,香港粤剧团大多是私营的,很多时候因为资金、人手不足的问题,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得出一个「千锤百炼」的成作,要诞生一个作品比内地剧团要困难很多。今次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为剧团成员增加了自信心,令外界知道扬鸣的作品艺术质量有所保证,也为剧团未来发展打开了更大的合作空间,「接下来,我们会再提升各项技术和艺术要求,在今年重演这一作品。」 朱达诚:起海外文化交流作用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黄依江)香港美协顾问朱达诚的雕塑项目《艺道融心》申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他坦言最初是抱着尝试的心态申请国家艺术基金,预期会竞争激烈,但最后顺利入选,自己感到既意外又开心。 《艺道融心》这一雕塑项目包括两件孙中山和一件李小龙的大型雕塑,将会在完成后赴美加地区展览。朱达诚曾创作香港西环孙中山纪念公园的孙中山雕塑、香港文化博物馆的李小龙像等作品。他表示:「去年我从一位海外策展人那里得知,我的孙中山和李小龙雕塑作品在海外很受欢迎,因此希望我可以将这几件作品再创作,然后进行海外展览。」 朱达诚准备在原有作品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比如李小龙现在是单腿踢腿的动作,之后会再改动。」对于三件作品能够被安排前往美加展出,朱达诚说:「一位是革命先行者,一位是英雄偶像,都是备受海外华人欢迎的形象,可以起到很好的海外文化交流作用。」 竹韵小集:展岭南音乐 扬湾区文化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胡茜)竹韵小集有限公司这次借《香江雅韵·弦歌不绝——岭南音乐文化传承及实践计划成果巡演》,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竹韵小集的总监陈照延受访时表示,期望透过有关项目展现岭南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宣扬大湾区的文化精品。 「是次项目以岭南音乐传播为切入点,提炼竹韵小集『弦歌不绝』及『岭南风·香江情』两大品牌节目的成果精华,将大湾区之文化精品带进上海、杭州、成都、西安、天津、北京等地,开拓大众视野,展现岭南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陈照延说。 竹韵小集为重视本土、制作精致、充满活力的专业中乐室内乐团,为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团体,成立于2003年,以发扬「香港中乐文化」为目标,除深入研习岭南传统乐种,亦致力发展本地原创中乐。 陈照延说:「『弦歌不绝』为百年粤韵复刻计划,根据百年前的旧乐谱及老唱片来整理、复刻早期作品,使百世流芳的经典原貌再现于世,展示传统粤乐文化精髓。而『岭南风·香江情』音乐会恍如香港由小渔村发展至大城市的进程的一次缩影,通过崭新手法创编的粤乐作品及粤语流行音乐经典,展示『植根岭南,融会中西』的香港文化特色。」他希望本项目可让各地观众深入了解多彩与多元的香港中乐文化。 杨润雄:为国家艺术人才培训作贡献 香港文汇报讯 对香港特区今年有10个项目入围《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3年度资助项目名单》,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表示,入围项目包括香港中小型艺团及艺术家,和香港演艺学院的大湾区创意艺术管理及领导人才培训项目,足见香港艺术作品内容多元丰富,年轻一代人才辈出,配合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艺术人才培训作出贡献,令香港可以更好地把握及发挥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新定位。 杨润雄在昨日的声明中表示,特区政府在2022年施政报告推出政策措施,资助香港对接支持国家艺术基金入围的香港项目进行文化交流,将获肯定的香港优秀艺术项目带出国际,发扬中华文化,说好香港故事,而于2022年及2023年入围的共19个香港项目都会受惠于有关措施。 他衷心感谢国家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艺术发展,并热烈祝贺10个香港艺术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推动香港文化艺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 演艺学院:助湾区成「艺术科技」结合基地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胡茜)香港演艺学院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名单的项目为「大湾区创意艺术管理及领导人才培训」,该学院对于今次的入选深感荣幸,校长蔡敏志教授表示很高兴获选入围。这是学院首次申请国家艺术基金,反映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当之高。 据介绍,香港演艺学院申请本年度基金,是希望透过一班富有本地、国家及国际大型演艺管理、策展及教学经验的教员及专家 (当中更包括演艺的知名校友),通过艺术及科技融合表演活动管理人才培训,分享及传承三十多年累积的教育经验,回馈国家及社会,规划长远支持及协助加速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艺术+科技」结合孵化基地。这是学院申请这项艺术基金的目的。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