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國茶友「雲茶會」 共品香茗 共賞茶具
Published at Jun 27, 2022 10:54 am
早前(5月21日)是第三個「國際茶日」,近年來,愈來愈多的中國茶商走出國門,中國茶香也隨之飄至海外。今年「國際茶日」中國主場活動在中國茶鄉——廣東潮州開幕,潮州市是廣東省典型代表茶區,為中國烏龍茶四大產區之一,是工夫茶的發祥地和重要傳承地,也是內地極富特色的小眾茶——單叢茶的原產地。同時,由中國茶葉學會、中國茶產業聯盟主辦的第三屆「美美與共」雲茶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全球20多個國家,約300萬茶友在線共品茶香。中國茶品種不少,依發酵程度,茶葉可分為綠、紅、青、黃、白及黑茶,又有多種不同的飲用方法。傳至世界各地,亦有不同的茶文化,當中對茶具的要求嚴格,種類繁多,造型優美,既有實用價值,又富藝術之美,為品茗飲茶提供別樣點綴,讓品茗時感受到濃厚的茶文化,是閒適與韻味的生活象徵。◆文︰雨文、綜合新華社及中新社報道 圖︰新華社
在雲茶會啟動儀式上,中國茶葉學會常務理事羅列萬公布,中國茶葉學會新成立了俄羅斯、德國、美國、土耳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坦桑尼亞、泰國等10個海外會員聯絡點,國際朋友圈進一步擴大。未來,中國茶葉學會將與各聯絡點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茶文化、茶科技、茶產業發展。雲茶會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為主題,分共慶共情、共品共飲、共創共享三大板塊,設浙江杭州一個主會場,遼寧、湖北、海南等50個內地分會場,以及澳洲、馬來西亞、加拿大、泰國、韓國、俄羅斯等15個海外分會場。
感受中國茶文化魅力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茶文化興於唐,繁於宋。千載以來,品茗飲茶在中國被視為生活之雅事,盛世之清尚,茶亦是中國人最富情趣、最具全民性的生活習俗之一。回顧在國際茶日前,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里山鎮便開展了「迎國際茶日 品茶香茶韻」系列活動,茶學博士、非遺傳承人、茶藝師以線上線下的形式,為學生們普及茶知識、開設茶藝課,讓孩子們從小
早前(5月21日)是第三个「国际茶日」,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中国茶商走出国门,中国茶香也随之飘至海外。今年「国际茶日」中国主场活动在中国茶乡——广东潮州开幕,潮州市是广东省典型代表茶区,为中国乌龙茶四大产区之一,是工夫茶的发祥地和重要传承地,也是内地极富特色的小众茶——单丛茶的原产地。同时,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产业联盟主办的第三届「美美与共」云茶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全球20多个国家,约300万茶友在线共品茶香。中国茶品种不少,依发酵程度,茶叶可分为绿、红、青、黄、白及黑茶,又有多种不同的饮用方法。传至世界各地,亦有不同的茶文化,当中对茶具的要求严格,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又富艺术之美,为品茗饮茶提供别样点缀,让品茗时感受到浓厚的茶文化,是闲适与韵味的生活象征。◆文︰雨文、综合新华社及中新社报道 图︰新华社
在云茶会启动仪式上,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罗列万公布,中国茶叶学会新成立了俄罗斯、德国、美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坦桑尼亚、泰国等10个海外会员联络点,国际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未来,中国茶叶学会将与各联络点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发展。云茶会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为主题,分共庆共情、共品共饮、共创共享三大板块,设浙江杭州一个主会场,辽宁、湖北、海南等50个内地分会场,以及澳洲、马来西亚、加拿大、泰国、韩国、俄罗斯等15个海外分会场。
感受中国茶文化魅力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兴于唐,繁于宋。千载以来,品茗饮茶在中国被视为生活之雅事,盛世之清尚,茶亦是中国人最富情趣、最具全民性的生活习俗之一。回顾在国际茶日前,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里山镇便开展了「迎国际茶日 品茶香茶韵」系列活动,茶学博士、非遗传承人、茶艺师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为学生们普及茶知识、开设茶艺课,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有浙江大学茶学系博士生导师陈萍在山镇中心小学开设「茶品鉴小课堂」,引导孩子们通过感官和品尝了解茶叶知识,同时亦开设少儿茶艺传习班,老师指导学生体验传统炒茶。
「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在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国际艺术区的观汉雅集茶室,演艺人员正身着唐服,向品茗爱好者复原唐代宫廷茶宴,他们先将茶饼放在茶碾中碾磨成「细米」状,然后在煮茶环节经一沸、二沸、三沸,之后再分茶、饮茶。茶宴的复原者王苗说,从2010年至今,他通过走访江西景德镇、陕西铜川等多个传统名窑所在地,寻访瓷器烧造艺术、琉璃制作艺术等,和来自中国法门寺博物馆的研究团队,一起成功复原了唐朝皇宫茶宴。
另外,在今天的陕西泾阳县,坐落着中国唯一的以茯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丝路名茶」的古法工艺:原茶分拣、熬汁浇釉、敞锅炒茶、堆垛发花……茯茶博物馆副馆长许晓冰介绍说,「泾阳茯茶因其独特的消食解腻、散毒祛湿之功效,通过首创的茯茶发酵过程控制技术,将传统茯茶以黑毛茶为原料的基本工艺,扩展到红、绿、白、黑、青、黄等六大茶系。」今日,中国茶已遍及世界各地,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
华丽茶具餐桌上载体
中国饮茶文化深厚,对茶具的要求也十分讲究,有陶土、瓷器、漆器、玻璃及金属茶具等,同时亦不难发现世界各地的茶文化与茶具有密切关系,例如俄罗斯茶文化代表——俄式茶炊,俄式茶炊是俄罗斯人饮茶时用的传统器具,主要用途是将水加热,俄语有「没有茶炊,不算喝茶」的说法。茶炊于18世纪在俄罗斯出现并流行,逐渐成为俄罗斯饮茶文化的象征,图拉更是俄式茶炊最著名的产地之一,当中还设有茶炊博物馆。传统上,俄式茶炊用木柴、煤炭等作为燃料,现代俄式茶炊多为电加热式。如今,华丽的古董茶炊已成为收藏家手中的绝妙藏品,精美的现代茶炊继续装点着俄罗斯人喝茶时的餐桌。
至于近年在香港极流行的英式下午茶,茶具与食物更融为一体,在精致的桌布、考究的茶具、丰盛的点心、氤氲的茶香中,英式下午茶沉淀着经典的英伦风情。英式下午茶是英国的重要文化印记,传统英式下午茶源自维多利亚时代,如今嗜茶的英国人多把饮茶看作联络感情的社交方式,茶和点心是英式下午茶的基本配置。英式下午茶用茶以「红茶中的香槟」——印度大吉岭红茶为首选,发展至今多种茶叶混合制成的伯爵茶也常为人们所选择,而点心则由三层塔盘装盛,茶点的食用是从底层开始往上吃,由咸至甜。
另外,马来西亚国民饮料——拉茶,在香港也有一定受欢迎程度,拉茶的主要成分是茶叶和炼乳,其制作过程是使用两个大茶缸,把冲泡好的茶水与炼乳混合后来回多次从高处往下倒,动作犹如将茶汤在两个茶缸间来回拉,这样可以使茶水和炼乳混合更为充分,拉得越长,起泡愈多,茶香与奶香愈能获得充分发挥,口感也会更加顺滑。在日本,也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其中日本的茶具造型百变,做工精美,不仅是饮茶必不可少的器具,也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感受中國傳統茶文化的魅力。有浙江大學茶學系博士生導師陳萍在山鎮中心小學開設「茶品鑒小課堂」,引導孩子們通過感官和品嘗了解茶葉知識,同時亦開設少兒茶藝傳習班,老師指導學生體驗傳統炒茶。
「鶯歌蝶舞韶光長,紅爐煮茗松花香。」在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國際藝術區的觀漢雅集茶室,演藝人員正身着唐服,向品茗愛好者復原唐代宮廷茶宴,他們先將茶餅放在茶碾中碾磨成「細米」狀,然後在煮茶環節經一沸、二沸、三沸,之後再分茶、飲茶。茶宴的復原者王苗說,從2010年至今,他通過走訪江西景德鎮、陝西銅川等多個傳統名窯所在地,尋訪瓷器燒造藝術、琉璃製作藝術等,和來自中國法門寺博物館的研究團隊,一起成功復原了唐朝皇宮茶宴。
另外,在今天的陝西涇陽縣,坐落着中國唯一的以茯茶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在這裏,遊客們可以親身體驗「絲路名茶」的古法工藝:原茶分揀、熬汁澆釉、敞鍋炒茶、堆垛發花……茯茶博物館副館長許曉冰介紹說,「涇陽茯茶因其獨特的消食解膩、散毒祛濕之功效,通過首創的茯茶發酵過程控制技術,將傳統茯茶以黑毛茶為原料的基本工藝,擴展到紅、綠、白、黑、青、黃等六大茶系。」今日,中國茶已遍及世界各地,與咖啡、可可並稱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
華麗茶具餐桌上載體
中國飲茶文化深厚,對茶具的要求也十分講究,有陶土、瓷器、漆器、玻璃及金屬茶具等,同時亦不難發現世界各地的茶文化與茶具有密切關係,例如俄羅斯茶文化代表——俄式茶炊,俄式茶炊是俄羅斯人飲茶時用的傳統器具,主要用途是將水加熱,俄語有「沒有茶炊,不算喝茶」的說法。茶炊於18世紀在俄羅斯出現並流行,逐漸成為俄羅斯飲茶文化的象徵,圖拉更是俄式茶炊最著名的產地之一,當中還設有茶炊博物館。傳統上,俄式茶炊用木柴、煤炭等作為燃料,現代俄式茶炊多為電加熱式。如今,華麗的古董茶炊已成為收藏家手中的絕妙藏品,精美的現代茶炊繼續裝點着俄羅斯人喝茶時的餐桌。
至於近年在香港極流行的英式下午茶,茶具與食物更融為一體,在精緻的桌布、考究的茶具、豐盛的點心、氤氳的茶香中,英式下午茶沉澱着經典的英倫風情。英式下午茶是英國的重要文化印記,傳統英式下午茶源自維多利亞時代,如今嗜茶的英國人多把飲茶看作聯絡感情的社交方式,茶和點心是英式下午茶的基本配置。英式下午茶用茶以「紅茶中的香檳」——印度大吉嶺紅茶為首選,發展至今多種茶葉混合製成的伯爵茶也常為人們所選擇,而點心則由三層塔盤裝盛,茶點的食用是從底層開始往上吃,由鹹至甜。
另外,馬來西亞國民飲料——拉茶,在香港也有一定受歡迎程度,拉茶的主要成分是茶葉和煉乳,其製作過程是使用兩個大茶缸,把沖泡好的茶水與煉乳混合後來回多次從高處往下倒,動作猶如將茶湯在兩個茶缸間來回拉,這樣可以使茶水和煉乳混合更為充分,拉得越長,起泡愈多,茶香與奶香愈能獲得充分發揮,口感也會更加順滑。在日本,也有着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其中日本的茶具造型百變,做工精美,不僅是飲茶必不可少的器具,也是茶文化的重要載體。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逾20國茶友「雲茶會」 共品香茗 共賞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