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燃爆熒屏 帶旺寧波博物館

Published at Feb 08, 2023 09:27 am
真人版电视剧《三体》在农历新年前与观众见面,上线一小时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突破25,000,打破剧集首日热度值纪录。该剧凭借剧情、演技以及画面质量获得了大批原著粉丝的称赞,同时剧中细节也成为「三体迷」的谈资。有细心的「三体迷」发现,剧中「亚洲防御理事会联合作战中心」取景地就在宁波博物馆。一时间,春节假期打卡宁波博物馆,探秘「联合作战中心」成为了众多「三体迷」的选择。 「宁波博物馆特别符合原著中对总部的描写,而且整个建筑也特别好看,审美真的很高级。」正如「三体迷」张永志所说,宁波博物馆是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著名当代建筑师王澍的得意之作,也是其一贯推崇的「新乡土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作。 ◆香港文汇报记者 王莉 浙江报道 「第一集里就出现了联合作战中心的镜头,当时看到博物馆的外墙感觉似曾相识,之后又看到摆设着一个巨型恐龙骨架,这时候我已经八九不离十猜出是宁波博物馆了,因为有带孩子去那里看过恐龙展。」作为宁波人的张永志略带骄傲地说,「剧里本身就有介绍,说这个『联合作战中心』是征用了还没有开业的博物馆场地。剧情取景高度统一,从而能更好地还原原著,这也是『三体迷』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场景拍摄求真 导演拒用特效 张永志猜的果然没错。宁波博物馆工作人员说:「2020年我们收到了《三体》剧组发来的取景对接函,因为我们的建筑风格非常符合原著中的描述,所以想来我们博物馆进行拍摄。为了确保日间正常开放以及确保展厅内文物安全,经过多次与拍摄组的沟通讨论,最终敲定拍摄方案,2020年7月顺利进行拍摄工作。」 据了解,剧组在宁波博物馆共拍摄两天,「除了拍摄博物馆外景、全景以及附近道路大场景,也对内部的公共区域进行了拍摄。」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剧组也是严格按照约定,为不影响观众正常参观,拍摄都是在闭馆后进行。 「我们也能用特效的方法来解决,但我觉得它不真实,拍出来我不相信,所以力求所有的地方都用真的。场景的真实程度,能让演员、制作者,有一种沉浸感,可信度也会加强。」导演杨磊说道。 建筑古法砌墙 废砖瓦焕生机 不同角度欣赏博物馆的外形,时而像一艘船,时而如起伏的山峦。博物馆墙体外皮采用了宁波地区独有的「瓦爿墙」形式,唤起人们对江南古镇的文化记忆。主入口道路则由石板铺就,北部带出一抹浅水,这是将宁波唐代古水利设施——「它山堰」写意融入建筑之中。 《三体》剧中人物汪淼从「联合作战中心」离开时的画面场景,正是在宁波博物馆的经典打卡位露天台阶,他背后的正是博物馆外墙,也是该建筑最具特色的「瓦爿墙」,它是由6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废砖弃瓦砌合而成,高度达24米,将这些超过80种不同尺寸的砖瓦砌在一起的,正是宁波民间传统建造工艺里濒临失传的「瓦爿墙」技艺。「宁波博物馆外墙使用的『瓦爿墙』技术,是传统建造技艺用现代技术改造后的结果,宁波传统建筑上从来没有高达24米的『瓦爿墙』。」 据王澍介绍,使用「瓦爿墙」,除了能体现宁波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质感和色彩亦能完全融入自然,它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对时间的保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历史,它使得博物馆一建成,就凝聚了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时间,而工匠在砌筑时的即兴发挥,使它更加鲜活。 此外,宁波博物馆外墙材料采用全新创造的「竹条模板混凝土」方式。王澍认为,竹和江南文人文化的关系,以及竹的弹性和对自然的敏感,都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同时,竹也是公认的速生环保材料。「宁波博物馆外墙特殊的材料做法使它已经变成了有生命的环境,需要滋养,于是我们可以把建筑当作植物对待。它刚建成的时候肯定不是它状态最好的时刻,十年后,当『瓦爿墙』布满青苔,甚至长出几簇灌木,它就真正融入了历史。」 设计者说 「从设计语言上看,宁波博物馆重点表达了『介于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理念,平面是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布置,地面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体呈微微向南滑动的态势,场地北部为一片水域,建筑因而具有刚从水中上岸的意向。而在建筑内部,地面两层以上为一高低起伏的公共活动平台,从建筑整体分裂出的5个单体,和而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山』、『水』与建筑关系的美学被有深度地重新转化了。」 —王澍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