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展示內地新氣象 打開同齡人盲區
Published at Nov 26, 2021 04:17 pm
凭借一头厚重的刘海,丁政凯的发型和他的音乐一样,有着鲜明的个性标签。这名香港青年把家国情怀、时事热点唱成流行乐,有人视之为「另辟蹊径」的讨巧创作,丁政凯则认为,是内地生机盎然的发展与身边亲朋好友的僵化陈见,刺激到自己的创作本能。他希望通过音乐来拓宽港人尤其年轻一代的视野,为他们导航不曾了解的认识盲区。 ●香港文汇报记者 胡若璋、李薇 东莞报道
丁政凯1996年在港出生,小学、初中北上深圳读书,之后又返回香港。常在罗湖桥上走,他耳濡目染见证了深圳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我身边很多亲朋好友却看不见,也没有兴趣多了解一下。」
翻阅大量史料 以港青视野分享
两年前,他与几个香港青年耗时5个多月创作了一首《共和之地》,发表后乐队受邀到深圳参加国庆活动表演。有队友的妈妈知道后对内地环境表示很不放心,询问说是不是要给孩子买下人身保险。丁政凯没想到直到2019年,还有香港人对深圳抱有这种想像和成见,让人哭笑不得又颇有感慨。
一边是一部分港人对内地长期抱有偏见并拒绝了解,另一边是内地发展的日新月异,作为一个经常往来两地的香港青年,丁政凯切身体会到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隔阂和误解。突发奇想下,丁政凯意识到,音乐创作也可以是释疑解惑的工具,它将带着听众去了解以前未曾接触的视野盲区。
十几岁就在深圳读书的好处是有了后发力,当时背得辛苦的古诗词在如今的音乐创作上有了延展。李白的诗歌,清新飘逸,丁政凯读完之后有胸中之气坦荡荡的感觉,希望以此作为音乐中予人启示的抒发力量。在《共和之地》这首歌中,黄河、长江、丝绸之路都各有使命,「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等诗词引用也恰到好处。旋律方面,传统大鼓和电吉他邂逅的火花,也让丁政凯暗自惊叹。而后,《疫行者》《国安家和》《基本法》等一系列时事歌曲的面世,丁政凯都是通过翻阅大量的史料、搜索相关的新闻报道,再以港青的视野加以解读分享。
功夫不负有心人。百年大党的成长历程、艰涩难懂的政策法规……这些让年轻人有点敬而远之的宏大叙事,经由丁政凯的音乐创作,就可以在三四分钟的旋律和寥寥数语的歌词中,变得细腻动人且有画面感,受到不少年轻听众追捧。
关注新闻时政 找寻创作灵感
丁政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2019年,《共和之地》这首歌第四次在香港一个社区公开登台表演时,台下一位戴墨镜的女士边听边摘下眼镜悄悄抹眼泪。还有驻足的路人和同行友人跟着旋律一起挥舞国旗。这两个画面,至今仍记忆犹新,成为推动丁政凯继续坚持这种音乐风格的强大动力。
玩摇滚的乐手通常都很「愤怒」,创作的作品也大多闪烁着一种反叛的火焰。最初玩重金属摇滚乐队的丁政凯却说,自己并非「叛逆青年」。「不过,越是不太容易流行的主旋律题材,我越想去挑战,把看似严肃正统的内容转化成港人熟悉的表达方式。如果说这也是一种『反叛』,那我也承认这份迟来的『叛逆感』」。
「特首10月初发布的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宣布了『北部都会区』建设计划,这让我们看到了香港积极与深圳加强合作、求蝶变谋发展的态度。」长期的时事歌曲创作,培养了丁政凯密切关注并迅速读懂新闻背后信息的能力,他又开始寻找新的创作灵感了。
「一条新政,说不定惠及、扶持的就是你我本人。」常在湾区多向行走,丁政凯为自己的创作赋予了一层理想光环。恰如新作《追梦湾》里写到的「乘风破浪中成长共享祖国荣光,用青春作翅膀无垠天际翱翔。心怀鹏程万里的志向,齐聚圆梦的主场。」 他希望,用自己的歌「导航」志同道合有理想有抱负的香港同龄人,在更好的舞台实现自己的理想。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音樂展示內地新氣象 打開同齡人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