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讀中醫逢好政策 懸壺十五載贏好口碑

Published at Sep 04, 2022 11:01 am
25年前,赴陕求学的台胞许文骏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居然会扎根在祖国大陆大西北黄土地上。「原本只想在这边念完大学就回台湾,但没想到遇到了她。然后又在这里继续念了硕士研究生,开办了社区衞生服务站,一晃就是25年。」作为在陕西省第一个取得大陆执业医师资格的台胞,年届50的许文骏,已经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文林社区衞生服务站医学负责人的岗位上工作了15年。凭藉精湛的医术和对患者的耐心及爱心,许文骏博得了一众粉丝。大家都知道文林社区衞生服务站有位台湾大夫,有些素未谋面的患者经人介绍来到服务站,第一句话就是「哪位是来自台湾的许大夫」。◆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仕珍 陕西咸阳报道 时间倒回1997年,24岁的许文骏在台湾刚刚退伍回家,多年的过敏性哮喘一直困扰着他,有段时间气喘非常厉害。「四处求医无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个在陕西念书的中医师,他帮我号脉看病,开了一副中药,我当晚吃了就见效。」那一次,许文骏见识了中医的神奇。 赴陕求学求医 邂逅甜美姻缘 而后,这位中医师建议许文骏到大陆念个中医,可以顺便找个老师治疗哮喘。「他当时给了我两个地方选择:一个是陕西,一个是广西。」再三考虑后,许文骏来到了位于陕西咸阳的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药大学),攻读针灸推拿专业。 求学期间的许文骏学习非常刻苦,「大陆的中医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古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非常认真,会把内容做系统整理,因此,我们学起来就相对轻松。」许文骏说,学习的同时,他的老师一直帮助他调理身体,吃了两年半的中药后,他的哮喘被彻底治愈。「以前一感冒就会喘气,现在一点都不会。」 许文骏的幸运不仅是在大学期间治好了哮喘病,在这里,他还邂逅了美丽大方的咸阳女孩蒲林丽,两人于2000年领证结婚。许文骏的人生轨迹,也由此改变。 惠台政策激励 留在当地行医 2003年大学毕业后,许文骏又考取了陕西中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攻读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2006年,在大陆宣布准许符合规定条件的台湾同胞在大陆申请执业注册和短期行医政策后,许文骏决定试一试。 「非常幸运,我成为了在陕西省第一个拿到大陆执业医师资格的台湾人。」许文骏说,当时自己满脑子想的就是不浪费所学,也要对得起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加之妻子是咸阳当地人,「我看得出来,她希望我留在这里。」 2007年,面对咸阳市大力扶持基层社区衞生服务站发展的机遇,在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下,许文骏也下定决心大干一场。当年10月,由他和妻子申请注册的秦都区文林社区衞生服务站正式开门迎客,许文骏担任医学负责人至今。 多年来,许文骏凭着耐心、细心、对症下药、看病费用低,赢得了社区老百姓的信赖。在他看来,从医绝不是一件追求盈利的事。「患者对我来说不是赚钱的工具,我从没想从他们身上赚多少钱,而是看怎样治疗最适合他们。」许文骏忆起自己的一次从医经历,一个病人因头疼来到服务站,他从上到下仔仔细细问诊了半个小时,最终只给病人开了六毛钱的药就解决了问题。 微信问诊繁忙 参与一线防疫 「在我的概念里,只要患者有需要,即使休息日,我也会去服务站给他们看病。」许文骏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经常有患者打电话约他看病,而他常常一走进服务站就是一整天。「和家人爽约的事时有发生,定好的约会我常常迟到。」许文骏笑称,这也对大夫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种高要求还体现在无数个夜晚,「有时晚上十二点多了,还有人打电话来谘询病情,或替自己问,或替家人问。问完病情还要给他们开药方,开完药方还要给他们拍摄药品的照片。」许文骏无奈地笑称,以前人们看病都到社区衞生服务站找他,现在看病都在微信上,免费微信问诊。但他同时表示,「这也算甜蜜的负担吧,能被这么多人认可和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基层医生的许文骏和团队亦时常冲锋在前,疫情流调、核酸采集等成为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最初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由于对疫情了解不足,社区医疗机构基本都是关门停业状态。但随着大陆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近两年来,文林社区衞生服务站多次奋战在抗疫一线,帮助基层进行核酸检测等工作。「我们站里一共8个人,大家都非常积极地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无论晴天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大家从无一句怨言。」许文骏说,这是一个市民的光荣,也是医务人员的责任。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