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三年雖慘 深信兩載翻生
Published at Mar 22, 2023 09:04 am
持续三年的世纪疫情,对在一线城市讨生活的个体户而言是难熬的。一边是因疫情防控导致的客户量急剧的下降,一边是固定却逐渐失衡的生活开支。一面是赖以为生的摊档,一面又是在手机那头触不可及的家乡。如今内地封控政策全面优化调整,曾经无所适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收入亦较疫下显著增加,这令他们再次看到了希望。他们更坚信,再过一两年,他们便会满血复活……◆香港文汇报记者 马晓芳、倪梦璟 北京、上海连线报道
北京三九天(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一般为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凌晨四点寒风刺骨,新发地菜商闫美已装好车准备送货。望着刚刚放寒假来投奔她,正在车后座熟睡的二儿子,闫美说不出来是心酸还是宽慰,「我们跟孩子三年没见面了,这次来了一看都比他爸高了。」闫美忍不住掉眼泪了:「怎么一晃孩子都这么大了?我三年一天都没陪过他啊!」
亏本守菜档终等转机到
寒冬的气息在车内凛冽,闫美开着暖风但冷空气仍然从车窗缝隙强挤进来。「这两年买了货车好多了,以前一年四季都是骑三轮板车送货,手、脸、脚到冬天都冻烂了,又疼又痒。」
1979年出生的闫美爱美爱笑。2000年她跟着老公从河南周口老家来到北京新发地卖菜,「一晃23年了,真快。」闫美说,疫情之前生意还是不错的,一年能赚十几万元人民币,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她家的生活节奏和预期,「市场里没了顾客,还动不动就要停业,三年来一年比一年惨。2022年我算着账是赔钱的,没有办法也只能咬牙撑着,就盼着有朝一日恢复正常。」
闫美在北京新发地和牛街各有一个摊位,仅摊位费一年就得小十万,「疫情来了卖不出去货,但是摊位费一分钱不少。之前新发地疫情爆发那段时间市场一直不能开门,我急得直上火。」市场里很多档主都坚持不下去回老家了,但是闫美一直没舍得放手,「一家老小指着这个吃饭呢,真的撤摊不干了,咱也没有其他赚钱的本事呀?」说到这里闫美有些庆幸,因为她的坚持,让她最终迎来了转机,因为如果离开再回来,等于一切要从头再来。
为省钱暂放弃回家过年
春节前夕有很多老客户从网上下单订购水果礼盒。时间紧订单多,为了保证配送,闫美和丈夫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她舍不得雇人,「人工费太贵了。」虽然现在市场的客流量仍不及疫情前的一半,但毕竟在逐渐向好恢复。闫美预计今年会一点点变好甚至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本来今年疫情放开,闫美和老公打算回家过年,但是两人一合计回家成本,就决定不回家了,「五年不回家,要是回去不得各个亲戚都走一遍,迎来送往的万八千就没有了。明年我二儿子就要考大学了,还是把回家这个钱省给他做学费吧。」
采访最后,闫美说其实心里特别想回家过年,可现实不允许,「等明年,明年一定回家过年。」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疫境三年雖慘 深信兩載翻生